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筝达人王积德一一
走了大半个中国被十几个城市邀请放飞风筝
  • 2010年11月09日 作者:
  • 【PDF版】

    文/本报记者 冯荣达 片/本报记者 钟建军 通讯员 牟经宾

    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是芝水社区王积德老人扎进风筝艺术的发轫。与风筝结缘二十余年,王老扎了200多架风筝,其中最具烟台特色的“海珍”风筝被台北风筝协会收藏,20年间,走了大半个中国,被十三四个城市邀请放飞风筝。

    发端于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

    4日上午,记者在芝水社区见到了77岁的王积德老人。

    王老告诉记者,虽然小时候受到一些熏陶,但是和风筝的接触并不多。直到1984年4月,潍坊举行首届国际风筝会,看到国际风筝会的盛况,心里颇多感触。

    “那时候,烟台的风筝艺术还是散兵游勇,没有什么力量。”王老当时就下决心,回烟台后联合同志,发展烟台本土风筝事业。1984年5月,烟台举办首届风筝大会,王老扎的风筝得了银奖。后来,王老加入了烟台市风筝协会,还当上了副会长。

    此后,王老凭借自己的心灵手巧与刻苦钻研,风筝的扎、糊、绘、放工艺,日益精湛。1988年,参赛作品12个蝙蝠在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得了一等奖,后来还获得过几次工艺奖、放飞奖。

    为两岸交流,赠出得意之作“海珍”

    “我一共扎了200多架风筝。”在王老展示的几组作品中,有一架最为夺人眼光。它装在一个绿色精致盒子里,不是单独一种形状,而是由螃蟹、鱼、虾、乌龟等形状组成。

    “这是我扎的最好的一架风筝,叫‘海珍’。”王老说,烟台是一个海鲜城市,何不把几种海鲜拼凑在一起扎成风筝?

    “当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一般的风筝都是单体形状的。”王老说,这架风筝从画图纸,经过糊扎、绘画,到最后成形,耗费了两个半月的心血。“光设计方案就有五套,最后确定螃蟹当头,对虾作翼,爬虾当躯干,加吉鱼和乌龟两边收尾。我给它取名‘海珍’。”

    “海珍”在1991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上夺得工艺一等奖,放飞二等奖。后来,台北风筝协会的人找到他,想要收藏这件宝贝。当时他非常不舍得,但最后为了增进两岸交流,还是把“海珍”赠给了台北同胞。“后来,我自己又扎了一架。”

    烟台最长风筝头衔是他的

    记者注意到,王老给记者展示的,还有几个小箱子。里面—片—片的都是—些菱形纸片的东西。王老告诉记者,这些是“菱形串”风筝,材料是从挂历上来的。风筝全长1050米,—个箱子装不下,要分7个箱子装才够,—个箱子装100个菱形。

    “风筝太长了,放飞的时候,得要15个人拽着才行,线从终端到手上越来越粗,拉在手里的线能有铅笔粗。”王老说,为了让它达到最佳放飞效果,他们多次到开发区等开阔的地方测试调整。

    “想想这么长的风筝在天上多么壮观。后来在大连国际风筝节上,它就给烟台人长了脸,人人都说烟台的风筝真气派。后来,这个风筝还得了潍坊国际风筝会的放飞一等奖。这是我们烟台最长的风筝。”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100多米长土路“坑苦”居民
走了大半个中国被十几个城市邀请放飞风筝
社区“义工日”传递爱与温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