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婚宴的变迁
  • 2010年11月11日 作者:
  • 【PDF版】

    口张功基

    我的老家蓬莱一带将男婚女嫁称作“红事”或“喜事”,而办喜事,“喜主”就要设宴款待亲朋好友,因之乡间自古便有“喝喜酒”、“吃喜面”、“吃好饭”等喜庆说法。婚宴酒菜规格高低,代表了喜主的脸面,因此朴实厚道的农家谁也不敢怠慢,即使平时日子再节俭,但到了婚宴之日大多出手大方,唯恐街坊邻右背后说三道四。

    从前以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乡村婚宴都设在自己家里筹办,办起来复杂而忙乱,民谣“十事九不周”大约源于此,而“媳妇上了炕,公婆扒层皮”这句乡间俚语,则是婚宴“花钱、操心和上火”的形象写照。现在,让我们走进传统的乡村婚宴,领略其间繁杂而喧闹的场面———

    婚宴前,喜主将烟酒糖茶、鸡鸭鱼肉、蔬菜佐料等悉数备齐,并在院子里搭棚砌锅垒灶。婚宴头天下午,雇来的“大师傅”开始改刀,即该煮的煮,该蒸的蒸,该炸的炸,提前把各种凉拌热炒做好准备,乡间将此称为“落桌”。请来的“帮忙人”少则七八个,多则十几个,由“大总管”统筹安排后各司其职,差事分别是“借、刷、择、烧、摆、端、撤、还”,即借桌凳餐具、洗刷餐具、择菜颠蒜、烧火烫水、摆桌、上菜上饭、撤席和归还所借物品等。

    婚宴当日从早晨到晌午开席时分,是大师傅和帮忙人最忙碌的时候,锅前案后人人手中都有活儿,个个恨不能手脚并用,更加上锅碗瓢盆一齐响,整个场面炽热而喧闹。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那时乡村婚宴均分散设在左邻右舍家里,东邻三桌,西舍两桌,如果宴请的客人多,往往一条街道甚至几条街道的人家都要摆桌,因此帮忙人送酒递烟、端菜上饭常常要东奔西跑,一场喜宴下来,个个累得腰酸腿疼。有些村庄婚宴还讲究吃“两道饭”,即晌午第一道饭吃面条,因为不上酒菜,俗称吃“光腚面”,下午3点多钟婚宴才正式开始,不到天黑不散席,不醉几人不散场,觥筹交错热闹非凡,但这一天喜主的全家和帮忙人,却要“磨破嘴皮累断腿”!

    改革开放之初,乡村有人开始做婚宴杯盘碗盏的租赁生意,很快受到农家百姓的欢迎,因为这使婚宴减少了借和还的麻烦。至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些人家将婚宴设在了饭店,这无疑是一个信号,一家家饭店相继建起了宽敞的宴会厅。新世纪以来,农家都想把儿女的婚事办得气派而热闹,于是,乡村婚宴在历尽数百年风雨沧桑后,终于从农家小院搬进了阔绰的饭店酒楼———这是乡村婚宴的历史性转折,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冬的铺床草
郯马五大调
乡村婚宴的变迁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