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镇名村系列之六“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竞发”
州城镇:阅尽千年兴衰事
  • 2010年11月11日 作者:
  • 【PDF版】

    梁兆义向记者介绍重修的父子状元牌坊。

    文/片 本报记者 孔红星

    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元大都出发,顺运河南下,至州城游览后,惊讶不已。他写道:“这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大都市,商品与制造品十分丰盛……大河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数目之多,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州城自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建城,历为州、府、路、县、镇驻地,已有千年历史。一千年来,这座古城既见证了宋元繁华,也饱经了历史沧桑。时代更迭,看尽世事兴衰。11月4日和9日,记者两次来到位于东平县的州城镇,寻找古迹流传下来的一个个故事。

    会河帆影时号子传千里

    据《东平县志》记载,由于运河交通便利,加快了商品流通。州城出口以粮食和烟叶为主,每年仅向河北省输出的烟叶就有10余万斤。每年从高唐、临清、堂邑等县输入的棉花也有10万余斤之多。

    9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平县中部的州城镇。在镇北侧的大清河上,一位渔民正撑着渔船泛舟河面。落日余晖映照在水面上,把河水染成了火红色。孤船,落日,形成一幅好似“会河帆影”的美丽景象,而这仅仅是古运河支流上渔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元朝初年,大运河改行州城,这对州城当地的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据载,运河漕运盛时,年运量达400万石,漕船120帮(每百只船为一帮),一旦起运,帆樯林立,纤夫号子传数里之外,昔日“东平八大景”之一的“会河帆影”即指此。

    运河内,南北商贾贸易,大小官宦云集,茶肆饭馆星罗棋布,地方特产琳琅满目,曲艺弹唱、歌舞走斗更是无一不有。由此可见,州城在运河开通后,出现了航运兴旺、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的景象。

    住在州城镇的潘士敏说,他的祖父生于1902年,经常跟他讲起州城当年繁华的商贸市场。“老人年轻时,见过山西人、陕西人在咱这里做买卖,贩布的商人卖的都是绫、罗、绸、缎;贩大牲口的,卖马和骡子;贩卖瓷器的卖的都是些细瓷盘子、碗、茶壶、茶碗什么的;还有贩中草药的,贩干果、鲜果的;贩木材的,卖的都是外省的好木材;不少商人还牵着骆驼。听老辈人说,这些商家的货都是在运粮河里运过来的。”潘士敏说。

    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运河沿岸集中了大批搬运工人、挽船纤夫、船工水手,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力队伍。从袁仲口到大安山30余里路程,沿运河就有王思口、王仲口、常仲口等码头,旧有十八口之称,经济发展相当繁盛。

    塘中两块碑见证繁华事

    “东平古为郓州,阜繁,居室鳞次,则琳宫刹宇之盛,壮观□□,甲於他郡。”明景泰七年所立石碑碑文开篇中这样写道。由碑文可知古州城佛教的鼎盛,古建筑的壮观宏丽。

    4日,记者在州城大寺村党支部书记朱会民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该村东侧的“报恩禅寺”遗迹。只见两块石碑立于水塘内,周边是众多树木。朱会民指着那两块石碑感叹地说:“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两块石碑了,还有几块石碑和石龟被埋在地下,我们没有把它们挖出来,为的是在某种程度上防止文物古迹被盗。”

    “别看那块碑露在水面上的只有2米多高,其实整个石碑有5米多高。根据碑文记载,其中一块石碑是明景泰七年三月所立。碑额高1.12米,内容为:‘重修报恩寺记’。碑正文22行,每行60字。首句为:东平州报恩禅寺修建殿宇碑记。石碑距今已有550余年,期间风吹日晒,部分字迹已风化脱落,现存811字。”大寺村村民赵延义说。

    南宋叛臣刘豫,曾把河北、山东一带建成

    伪政权,号称“大齐”,自己则称伪皇帝,把州城作为“东京”(陪都)。大约刘豫也是看到了古州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城内古建筑的华丽、壮观吧。

    谈到古州城的繁荣,州城大寺村85岁的王昭轩老人感叹道:“看看报恩禅寺留下的宝贝,就知道老州城有多富裕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开挖养鱼池,挖池的过程中曾出土了很多宋至清各朝代的文物,仅瓷器就有龙泉、耀州、元钩等官、民窑的器物及瓷片,其他的如佛像、印章、陶器、金条、银元宝等。另外还有些精美的石刻工艺品或散落在民间,如上马台、照壁心、柱础、莲花台、石佛像、经石、香炉等。此外,居民还看到鱼池的剖面上堆满了残砖、破瓦、屋脊兽等,

    其文化堆积层平均高达1.5米-2米左右。

    父子状元坊历代相敬仰

    来到州城,州城人提及最多的便是“父子状元坊”。“宋代的梁灏、梁固父子都是状元,这可是咱州城的大名人啊。为了敬仰他们,这个父子状元坊便立了起来。”州城镇老居民黄修森告诉记者。

    在居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父子状元坊”前,只见门额上“父子状元”4个大字十分显眼,两边的石柱上有一副楹联写道:“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据居住在牌坊附近的老人们介绍,牌坊的始建年代早无从考证,原坊为木质结构,规模较小。后经兖州太守金一凤于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重修并改为石坊。原坊为全曲阜石石质、四柱三门式,呈中间高两边低单檐的牌楼形式。

    记者在牌坊附近的居民房中,见到了与父子状元有密切关系的梁灏第31代传人梁兆义。“这张照片,是梁灏画像的翻拍照片,整个山东就这一张。还有牌坊的清代照片翻拍图,也是比较珍贵的。”梁兆义说。1997年左右,梁兆义六叔家的哥哥梁兆磊从北京翻拍出梁灏的画像,梁兆义一直把照片保留在家中。“这个牌坊对梁家人影响很大。据记载,继出现父子状元之后,州城单单考中进士的考生就有98名,更别提其他的官职了。”梁兆义说。

    采访最后,梁兆义还向记者展示了他根据老人们描述所绘制的状元府平面图。他说,如果状元府也能复建,这对于“父子状元”古迹来说将更加完整。

放大 缩小 默认
州城镇:阅尽千年兴衰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