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挑日子的姥姥
  • 2010年11月21日 作者:
  • 【PDF版】

    本文作者的姥姥(中)和两个外甥媳妇在一起

    姓名:陈文秀

    终年:97岁

    籍贯:山东省宁阳县东庄镇东

    韩村

    生前身份:农民

    □王凤英

    姥姥是个十分在意的人。我10岁那年,有一次问姥姥:“姥姥,给你端盆水洗洗脚吧?”姥姥说:“不行,我等明天再洗,明天是个好日子。”不光洗脚要看好日子,姥姥走亲戚、赶集、动土之前,都要翻一下日历,看是否适宜。

    姥姥迈着三寸金莲,从上世纪之初走来,经历了97个春秋的风雨之后,今年重阳节那天上午,她使着劲抬起手,把戒指和耳环拽下来,递给俺娘,然后叮嘱说:“凤莲,你对我尽到心了,我走后你一声也别哭!”

    俺娘把戒指和耳环重又帮姥姥戴好后,只听姥姥断断续续地说:“你可别忘了,我不叫许陈氏,叫陈文秀!”勉强把话说完后,姥姥油尽灯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娘哭着对我说:“孩子,这次你姥姥看的也是个好日子,九月初九走的。”

    姥姥是我有生以来知道的第一位无疾而终的老人。

    姥姥,像山村里的许多老人一样,不识字,没出过远门,从来没什么远大理想,也从来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她平凡得如一粒草芥、一片黄叶。与人不同的是,她格外长寿,虽然没有儿子,却有两个孝顺闺女。

    姥姥原本不打算让俺娘上学,然而,俺娘却天天偷着跑出家门,去学校听课。姥姥知道了,也没再阻拦,卖了半大瓮粮食,为俺娘交了学费,直到供俺娘读完高小。

    1975年,俺娘身后已经跟了6个孩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1岁,生活很是艰难。那年冬天,俺家的房门坏了,俺娘只好弄些木条钉上,糊弄着用。姥姥正巧有事来俺家,一进大门,就看见了房门,过去一活动,那房门就零散了。于是,她脚还没站稳,就掉头回了家。第二天上午,就和俺姥爷一起,用牛车把崭新的门拉到了俺家。后来才知道,姥姥回家后,就把院子里的两棵杨树卖给了木匠,让木匠当天用储备的木料给俺家做了房门。第二年春天,听说俺娘想买台缝纫机,可还没凑够钱,姥姥就让俺姥爷卖了家里的两头猪,帮俺娘实现了她的愿望。俺娘用那台缝纫机为乡亲们做衣服,扭转了俺家的经济状况。这些事儿,现在说起来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当年困窘之时的雪中送炭,却让俺父亲、母亲牢记于心。

    1986年后的两年,俺大姐在镇造纸厂上班。孩子没人照看,只好让姥姥去帮忙。被她照顾的重外孙女贝贝,现在已参加工作。知晓老姥姥去世的消息后,贝贝连夜赶回家,伏在姥姥身上涕泪横流。经她照看过的,还有俺大姨家的冬生、雷鸣等八九个孩子,知晓姥姥去世的消息,无不泪流满面。

    姥姥生前最爱吃水饺。她调的馅子种类多、香喷喷,擀的皮子又薄又结实。因此,姥姥包的饺子,一直是多年来我们最爱的美食。

    姥姥最大的爱好是听戏。年轻时,常到集上听。到我家后,就从收音机、电视机里“听”。姥姥虽然连她的名字也不会写,但她知道《响马传》里有个秦琼、程咬金,还能说上《卷席筒》、《对花枪》等戏曲的故事情节来。

    姥姥出生在大汶河南岸的东韩村,7岁没了娘,20岁嫁到俺姥爷家———现在的宁阳县东庄镇南鄙东村,在那里生活到1982年,然后与姥爷一起被俺父亲接到俺村安度晚年。姥姥一辈子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百里之外的宁阳县城。2005年秋天,父亲、母亲来帮我带孩子,姥姥也一起来到我的小家,偶尔,母亲也推着她出去看看小城的风景。姥姥一辈子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南庄”。姥姥说的“南庄”,其实是按方位说的,是南鄙东村南边的一个叫解家庄的村庄。那个村是个集市。姥姥年轻的时候,每月逢五逢十就去那里采购些日常用品。

    刚到俺村时,两位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每天下了班,父亲就搬个凳子凑到老人跟前,拉拉知心话,扯扯新鲜事儿,为姥姥解闷,逗姥爷开心。1987年冬天,姥爷患了脑血栓。这下可忙坏了俺父亲,他中药、西药一齐上,时常嘘寒又问暖,把俺不大清醒的姥爷侍候得整天乐呵呵的。老人卧床一年,含笑西去。为祭奠方便,父亲又做主把老人安葬在俺村墓地。转眼20多年过去,姥姥与姥爷终于合葬一处,在天堂里相依相偎。

    姥爷去世后,怕俺姥姥孤单、烦闷,母亲时常邀邻家老人和亲戚来陪她说话拉呱儿。知道姥姥爱喝茶,父亲经常买来各种绿茶、红茶,让她品尝,要是喝着爽口,俺姥姥就说:“琴她爷,这茶叶不孬,下回还买这个!”要是喝着不满意,姥姥喝上一口,就再也不尝。1999年5月,姥姥出门时不慎摔伤了腿,经细心治疗,后来能扶着凳子在院子里慢慢活动一下了。但要想恢复正常,已是不可能的事。

    从去年开始,举手之劳的事姥姥也不愿做,不断地喊俺父亲,一会儿让拿水果,一会儿让倒开水。一听姥姥招呼,父亲赶紧过去,按照吩咐,紧忙活一阵儿。忙活利索后,父亲问姥姥还有事吗,姥姥说没事咧。父亲刚坐下,拿起报纸想看两页,姥姥又喊:“琴她爷,过来问你个事儿。”父亲应一声,再来到姥姥床前。姥姥摆摆手,让俺父亲再靠近些,然后问:“琴她爷,俺今年到底多大岁数咧?”知道姥姥耳背,父亲大声回答:“娘,您九十挂六七个零儿咧,再活20年,保证没问题!”

    50年前,俺娘就对俺大姨许凤香说过:“姐,我当儿,你当闺女,以后我为咱爹娘养老。”俺娘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对姥姥百般照料细心呵护。姥姥去世前的这两年,

    在她的房间里安了张床,和俺父亲日夜侍候。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她那次不慎摔伤、后来卧床多年,姥姥肯定能活过100岁的。因为,她的整个家族有长寿基因。俺二舅姥爷今年93岁了,生活还能自理。俺老姥爷———姥姥的父亲也是在98岁上仙逝。姥姥爱吃水果、蔬菜,作息、饮食讲究规律。这些,或许都是她长寿的原因吧。

    为姥姥送葬那天,我们都阻止母亲,不想让她跪拜,不让她去山上的墓地送葬。然而俺娘从来倔强,根本听不进大家的话。送葬的队伍拥满了整个大街。在拖着多病的身体迎接完所有前来吊唁的亲朋之后,我71岁的母亲,带着大家,爬上南山,亲眼看着姥姥入土为安。那天,满山遍野的野菊花竞相绽放,把南山装扮得分外庄重。亲友的呜咽声,在山谷里飘来荡去。

    鲁中山区的风俗是,只有儿女双全、子孙满堂的老人才能享受死后“悬纸”的丧局、“五七”坟后立碑的待遇。可俺娘不管那一套,她说闺女也是传后人,姥姥也是后代满屋、五世同堂,为什么不能“悬纸”、立碑?俺娘自有她的主意,在姥姥出殡的前一天,就租赁来白鹤高悬的仪仗。我领会母亲的意思,已经找了最好的刻碑匠,为平凡的姥姥刻块石碑,准备在石碑上刻写———“显考妣:许加亭、陈文秀之墓”,落款为:女许凤香、许凤莲泣立。

    姥姥走了,走前鹤发童颜、神态安详,没有遗憾,含笑九泉。为姥姥办理丧事那几天,没风没雨,艳阳高照。姥姥走了,我们眼前经常闪现着她颤颤巍巍的身影,浮现出她宽厚、和善的面容。她把无穷无尽的思念,永远留给了我们。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想念家乡的野菜
一名人口普查员的敲门记忆
爱挑日子的姥姥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