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鸟画要反映民族的骨气
  • 2010年11月22日 作者:
  • 【PDF版】

    ◆郭志光

    字玄明(亦署悬明),1942年生于山东潍坊书香世家。

    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资深教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省书画学会会长,山东省文史馆馆员,山东当代国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省政协联谊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老藤秋实金光深

    ▲细雨鱼儿出

    瀚海深处

    舜山鹊孤山梅

    郭志光先生温和可亲,但他笔下的花鸟却傲然不群,呈现恢弘的气度和力量感。

    先生的画室名为“知守斋”,取“知白守黑”之意,“有人说我,你人老实,起个名字也老实。但在我看来,在绘画上能做到知白守黑,知道怎么处理空白,就已经到了—定境界了。”郭志光先生说。

    郭先生出生在潍坊,爷爷是个小学校长,喜欢书画收藏。郭味渠、于希宁先生当年都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受家庭影响,郭先生从小就喜欢画画,1962年,考上了浙江美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我学的是花鸟科,那是浙美第—届分科招生,全国共招花鸟画学生5名,潘天寿先生亲自出题,不考素描和彩画,就考花鸟。当时师资配备相当强,学生可以学得很扎实。除了课程外,我大量研究、临摹前辈优秀作品,我开始学李苦禅,后来学吴昌硕,从吴昌硕学用笔、用色,从八大山人学品位。有人说我的画风是南派,也有的说是南北合璧的新派,我觉得不论什么派,重气韵讲格调的追求不能丢。”郭先生说。

    在浙江美术学院学习、工作12年间,郭志光先生深受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维钊、陆抑非等前辈影响。“我从他们人格、品德、艺术等方面学习了很多东西,受益颇多。”1974年调回山东,郭先生的眼界更宽阔了。他表示,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站在大树下是晒不到太阳的,必须学进去然后走出来,有自己的理解,有创新,“现在我觉得画画更加放松、更加自信了。”

    谈到创新这—话题,郭志光先生请我看墙壁上悬挂的—幅字。“这是1990年我在上海朵云轩举办个人展览时,我的老师陆抑非先生为我题写的———我们要的是推陈出新,而绝不是弃陈出新,更不是灭陈出新。”“陈与新是相对而言的,新只能在继承中脱颖而出,不然就是无源之水。创新也不是静止的,没有功底不行。现在很多学生拍照片,然后照着照片描绘,这也不失为—种方法,但不能形成依赖心理,形成习惯就走不出来了。你看我,现在都成老人了,—口潍坊话也改不了,成习惯了。”

    郭先生认为,花鸟画的涵义非常广,“不仅仅是花花草草,大千世界的景物都可入画,但不论画什么题材,其实还是以形写神、以心造境。随着艺术修养的积累、阅历的增多,把感情寄托在作品中,自身的性情、气质与意识介入作品,把自己主观化的意象、内心感悟表达出来。”

    看郭志光先生的作品,总是被那种孤傲、热烈而又娴静的美所打动。他特别擅长大章法的创作,采用浓度、湿度异乎寻常的彩墨大块,铺出蕴藏在胸中的意境,然后刻意经营,逐步使物象充实起来。他的水墨花鸟很少着色,如《雨后》,尽管用色不多,但生动展现了水光、露光、花叶相辉映的奇妙意境,—眼看去,立刻感受到自己置身于雨后润泽的环境中,美极了。而—旦他用色时,则出手泼辣,如《瀚海深处》则突出了色彩之绚烂。

    在疾风骤雨般的笔墨碰撞中,郭志光先生笔下的花鸟呈现出恢弘的气度和力量感,让人感受到—种“浩然之气”。这种“骨气”,正是郭志光先生所追求的。“花鸟画,—定要反映民族的骨气,气势磅礴,力透纸背,把画家的心胸画出来。”本报记者霍晓蕙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鸟画要反映民族的骨气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