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辛民先后为27位老人养老送终,亲妈辞世时她却不在身边
“她就是俺们的亲闺女”
  • 2010年12月08日 作者:
  • 【PDF版】

    辛民正在指导杨庆浩学习。本报通讯员 张丽摄

    本报记者 刘慧娟 本报通讯员 张丽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过50,先后为27位老人养老送终,而她的亲妈辞世的时候,她却不在身边;她是孤儿杨庆浩的“院长妈妈”,教育、生活无微不至。她,就是肥城市孙伯镇敬老院院长辛民。

    >>“总觉得照顾老人凭的是良心”

    2002年,时任孙伯镇孙东村妇女主任的辛民通过竞争上岗当上了镇敬老院院长。8年来,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先后有27位老人安详离世,每次她都像亲闺女一样细心为老人净身穿衣,为他们送终。“总觉得照顾老人,凭的是良心,如果哪一个老人不能周周正正地上路,良心上过意不去。”辛民说。

    2006年辛民的母亲病危,当她匆忙赶到医院时,老人已经永远闭上双眼。临终前,老人一遍遍呼唤着闺女的名字,却不让家人给她打电话:“别告诉辛民,她这会忙,到明天我这病说不定就好了……”晚到一步的辛民跪在母亲的遗体旁,听到转述的老人遗言,热泪长流。

    孙伯镇敬老院有60多名老人,大部分都耳聋、肢残这给辛民的管理带来不小的考验。8年来,辛民没有回家过一个春节,她深知越到春节,老人们的孤独感越强,所以她总要陪老人一起过节。

    如今,提起辛民,孙伯镇敬老院的老人们总会在“人好、心善、孝顺、贤惠”等评价的后面再加上一句:“她就是俺的亲闺女”。

    >>“有我在,庆浩就有家”

    2009年冬天,13岁男孩杨庆浩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本来精神就不好的母亲一下子病得更厉害了,杨庆浩小小年纪撑起一个苦难的家。经媒体报道后,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辛民得知此事后,冒着严寒几经辗转找到了杨庆浩家,当时杨庆浩正趴在一张椅子上写字。“大冷的天,孩子上身只穿着一件破旧的外套,双手冻得发紫。”辛民心里一酸。“孩子,快穿上!”说着她脱下自己的羽绒服裹住杨庆浩,并当即决定要将杨庆浩接到敬老院抚养,她还与镇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一起,将杨庆浩的母亲送到精神病院妥善安置。

    将杨庆浩接到院里后,辛民感到肩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让孩子吃饱穿暖不成问题,可将孩子教育成人不易。为了辅导杨庆浩学习,辛民重新自学了小学课程,每天晚上辛民屋子里的灯都会亮到很晚。辛民说:“以前学过的东西都忘了,为了辅导好孩子,我得从头补,和孩子一起学。”如今,杨庆浩学习进步很快,他的班主任武老师对记者说:“辛院长功不可没。”

    教育上毫不松懈,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有一段时间,杨庆浩一直闷闷不乐,饭也吃不下去。在辛民耐心的询问下,小庆浩才说出他想妈妈了。辛民立即租车带他去40多里地之外的精神病院看望妈妈,见到杨庆浩高兴,辛民的心里更是欣慰。

    现在,提起杨庆浩,辛民最常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就是:“有我在,庆浩就有家。”

    >>“她总是先想到孩子”

    辛民的丈夫跟前妻生养了3个孩子,当初辛民嫁过来的理由竟是那样简单:“看他拉扯3个孩子不容易,孩子们太可怜了。”为了给这3个孩子完整的母爱,她没有再要自己的骨肉。抚养孩子长大哪个都没少费心:每天她都要第一个起床,给孩子做好饭,然后挑水、喂猪,然后去村里上班。晚上等孩子睡下,她又开始洗衣、纳鞋底。在辛民的记忆里,凌晨2点以前没睡过觉,30年中,她从没埋怨过。

    “她干什么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哪怕有一点儿好吃的,也要留给孩子。”丈夫这样评价辛民。同事对辛民印象深刻:每次外出学习开会,哪怕是给孩子买个背心,也得一人一个,给自己却从来没买过什么东西。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就是俺们的亲闺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