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殷殷祝福声莘莘学子情
新老学子祝临沂大学越来越好
  • 2010年12月09日 作者:
  • 【PDF版】

    几位学校的老领导、老校友在临沂大学揭牌之日重逢,非常激动。

    记者廖杰 摄

    本报12月8日讯“临沂大学”的牌子被揭开的一瞬间,参加庆典的临沂师范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胡文娟热泪盈眶:“我要祝福她越来越好!”12月S日,大学新校区沸腾了,数万名师生共庆新大学诞生,纷纷表达对大学的祝福之情。

    从各地专程赶来参加庆典的老校友们,戴上新校徽,结伴参观漂亮的新校区,合影留念。而前不久刚刚改刻上“临沂大学”的石头前,更是被拍照留念的老校友、新同学挤得水泄不通。

    为了保证庆典如期圆满举行,全校选拔了2S0名专职学生志愿者搞好服务。传媒学院学生孔敏负责场外引导工作,为了坚守岗位,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进入庆典现场。虽然遗憾,但她仍然很兴奋:“全校3万多学生,我多么幸运才成为这几百名志愿者中的一员,为大学诞生服务,我很自豪。”

    当日,临沂大学的学生通过开主题班会、演讲、歌会等方式庆祝大学诞生。该校200S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杨天娇表示:“我们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未来大学一定越办越好。作为学生,我们压力大了,动力足了,更要好好努力,让自己配得上着‘大学’的名号!”

    ●原临沂一小校长陈世钧:

    有了大学,临沂发展会更好

    “那时候学校管饭。但还是在饥饿中念完了书。”跟陈世钧聊起他的大学生活,他脱口而出。

    年近花甲的陈世钧是195S年“临沂大学”建校后的第二届学生,曾担任临沂一小校长。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每个月只能吃到27斤粮食,这对于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远远不够。

    “那时虽然饿,但满脑子里还是想好好读书学习,为国家做贡献。”陈世钧说,那时他就树立了理想,将来当一名有本事的教师。他对制图课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里,他慢慢开阔了知识面,毕业后就到临沂附小当起了老师。

    得知临沂大学更名的消息后,陈世钧兴奋地说,临沂有了大学,发展肯定会更好。“她就像是一个孩子,长大了、独立了,应该到社会上闯一闯,再回报社会这个父母的养育之恩。”

    同时,他还对大学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校内应该培养自己的名家、学者,能够独立承担科研课题,要有符合大学规律的管理理念,教育学生做‘真人’。新大学应该不仅为沂蒙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也要对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原临沂师专党委书记蒋森:

    当年不敢想的愿望实现了

    77岁的蒋森老人曾任临沂师专的党委书记。1970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他来到当时的临沂师专做政治科教员。19S4至1993年期间,任临沂师专党委书记。1995年退休。

    蒋老说,当时的条件下,办大学真是想都不敢想。然而,在全校师生及千万沂蒙人民的努力下,这个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愿望就实现了。

    蒋老告诉记者,听说要创办大学的时候,他很兴奋,但是也担心不被批准。但是,大家的努力最后获得了回报。

    今天,大学揭牌,蒋老一早打扮得整整齐齐,带上校方提供的临沂大学的校徽,提前到了会场。

    当临沂大学的牌子被揭开的那一瞬间,蒋老热泪盈眶,他工作了近30年的学校,他为之付出大半生心血的这所学校,终于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他说,她将来会越来越好的。

    ●作家马丽华:

    愿学校向

    知名大学迈进

    1976年毕业于临沂师专的马丽华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她今天参加揭牌仪式的时候,激动地表示,临沂大学很壮观,大学更名成功让人感觉振奋。

    马丽华是我国知名作家、诗人,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江苏邳县人。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中文系,1990年学习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现任《西藏文学》主编,西藏文联专业作家,西藏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

    马丽华告诉记者,接到临沂大学校友中心的电话通知后,马丽华很开心。母校师专经过多年的变迁,变成了临沂大学了,她觉得自豪。但是,当时只是觉得母校肯定已经变得很好了,但是到了临沂大学的校园,她感到了惊讶。

    “真没想到这么好!”马丽华说。她围着校园转了转,真不敢相信,学校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而更让她欣赏的是,全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她说,用“奇迹”这个词来形容临沂大学的发展,一点都不过分。

    马丽华说,临沂大学将来肯定会向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大学迈进,有更高的知名度。她会与国际接轨,培养更多高层次的人才。

    ●企业家李海鹏:

    继续尽力

    帮助困难学生

    李海鹏是临沂师范学院历史系2000级校友,如今李海鹏已成为学校激发学生自主就业的典型人物,他的山东皓宇服装工业园,注册资金1亿元,拥有员工2000多名。为资助学校贫困大学生,他还设立了“海鹏助学基金”。

    李海鹏是在11月底知道母校更名的消息的。12月7日,记者采访他时,他还正在赶回临沂的路上。作为本次庆典所邀请的为数不多的企业家校友之一,电话中李海鹏的声音无不透出自豪之情。

    S日上午,当李海鹏亲眼目睹“临沂大学”的牌匾揭开,毕业6年重回母校的他更加激动了:“回到校园,感觉还是那么亲切,昔日的老师同学依然热情地招待我,我特别感动。”

    回忆大学生涯,李海鹏说,在大学四年的生活中,他受到了老师非常严格的教育,“良师益友,使我一辈子受益。”

    目前,“海鹏助学基金”已经先后投入几十万元资助该校困难大学生。这位慷慨的企业家还向记者透露,明年5月份是大学70周年庆典,将会是大学更名后最隆重的一次盛典,“到时我会尽自己所能贡献一份力量,继续增加对‘海鹏助学基金’的投入,扩大困难学生接受捐助的数量,也是为母校70岁大寿献上一份贺礼!”李海鹏说。

    ●大四学生张现敏:

    绝不辜负

    “大学”的名字

    临沂大学揭牌,最高兴的莫过于学生们。临沂大学商学院的大四学生张现敏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将成为第一批拿到临沂大学毕业证的学生,感觉很有意义。

    张现敏说,昨天晚上为了布置会场,她一直忙到凌晨2点。尽管很累,但是很兴奋。贴牌、摆花、摆茶杯,每做一项,她都非常兴奋,期待着揭牌的盛况。

    S日上午,她又早早来到了会场,看到领导们一位位来到,她觉得这是为临沂大学更名而来的,这是母校历史上非常辉煌的一笔。领导揭牌的那一刻,她感到她的心在砰砰地跳。

    作为大四的学生,她感觉非常幸运。“我们是第一批拿到临沂大学毕业证的呢!”张现敏难掩炫耀之情。她说,在校三年多的时间,目睹了学校的巨大变化,学校更名为大学,是当之无愧的。

    张现敏是学旅游管理的,她说,在校的这段时间,她会认真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后,她会努力工作,做出成绩,绝不给临沂大学丢脸。

    文/胡志英刘遥

放大 缩小 默认
殷殷祝福声莘莘学子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