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心人想和温拖孩子结对子
他们认为,援助贫困孩子,不仅出资出物,也要有精神上的交流
  • 2011年01月06日 作者:
  • 【PDF版】

    神道口小学家委会成员们和本报记者共同将学生捐赠的上千件衣物整理打包,运到本报威海记者站。  本报记者 侯书楠 摄

    本报威海1月5日讯(记者 朱锦绣 实习生 孙敬峰 王菲) 本报“关注温拖贫困儿童”系列报道引起各界关注,陆续有读者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联系本报,表达了和温拖乡孩子结对子、一对一帮扶的愿望。  26岁的付庆华在威海工作,是名船舶设计师,每天都能看到大海,“齐鲁晚报有篇报道说,温拖孩子英拉姆生在大山中,从未见过大海。而我就在海边工作,我想长期援助英拉姆,和她交流,并邮寄一些大海的照片给她。”  付庆华说,他的力量有限,“前段时间刚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还要还一千多块钱的房贷。我的工资也就两千块钱左右,虽然资助孩子的钱不多,但是我想尽力。”  温拖乡中心小学校长李健康介绍,温拖乡的孩子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学费和教材费全免,每月还有一定补助,“所以算下来,每个孩子一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200元。”  付庆华说,每月200元援助的话,“经济会稍微有一些紧张。我只是想尽一分力量,坚持下去,援助一个孩子,经常交流,让孩子通过我能了解美丽的大海,直到这孩子高中毕业。”  读者李夏凌通过QQ告诉记者,愿意每个月拿出二三百元援助一个孩子,“希望能把这笔钱用到孩子身上,直到这个孩子能养活自己”。在李夏凌的号召下,“3位同事也有同样的想法,都想和温拖乡孩子结对子。”  李夏凌说,这种援助是长期的,希望能把这些钱切实用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这才能让心里更踏实。”对社会工作有研究的李夏凌说,“援助贫困孩子,特别是孤儿,不仅出资出物,也要有精神上的交流,有助于他们人生观的建立。”李夏凌想和孩子电话交流,如果条件不允许,“一月一封信也好”。  日照读者王艺翔在网上看到本报报道后,想和朋友一起每人出百元援助一个孩子,“这不是一时的感动,一旦结对子,就是长期的。”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心人想和温拖孩子结对子
神道口小学学生捐赠衣物千余件
搬家公司加入爱心团队
爱心榜
捐助方式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