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球一小时”,争议背后的尴尬
  • 2011年03月28日 作者:
  • 【PDF版】

    26日晚8点半,济南泉城广场和主要繁华商业街等外围景观照明灯熄灭,迎接“地球一小时”。  本报记者 徐延春 摄

    本报记者 崔滨

    熄灯点蜡,碳排放不降反增

    26日晚8点半,省城泉城广场上的名士林景观灯、滨河景观灯等一同熄灭,毗邻的“金街”泉城路也不复流光溢彩。

    同一时刻,省城954座楼宇、桥梁整齐地收起光亮的外衣,反身走进属于夜的风情。

    山师附小的一群小学生,在泉城广场上点燃蜡烛,希望用他们的小手,为节能环保这一宏大的主题添抹亮色。

    可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此时的网络上,对“地球一小时”活动,尤其是对活动中类似关灯却点蜡烛行为的质疑,已是随处可见。

    有网友计算,一盏普通的日光灯40瓦,1小时耗电0.04度,济南居民生活用电每度价格为0.5469元,1小时节省0.0219元,但一根普通蜡烛至少要0.5元。

    此外,一度电对应碳排放量为0.9千克,熄灯1小时,一盏日光灯节省碳排放量0.036千克,而一根标准大小的蜡烛燃烧1小时会释放碳0.007千克,一点就是几十上百根,释放二氧化碳可想而知。

    民间科学传播团体“科学松鼠会”也表示,若熄灯点蜡烛反而增加碳排放。

    此外,记者从济南电力公司了解到,去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省城节电约8万度,而济南当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则超过200亿度。因此“地球一小时”仅仅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公益活动,节能作用有限。

    “瞬间大规模开关灯损害电网”是误解

    当众多市民感叹这一瞬间的熄灯景观时,也有不少人担忧,“同一时间开灯、熄灯,瞬时的电压波动会不会造成供电线路瘫痪?”

    25日,为消除这一担忧,科技网站果壳网实际演示了日光灯在开关瞬间的电流强度。

    实验发现,节能灯接通的一瞬间确实出现较大的瞬时电流,强度大约是正常值的5到7倍。但这一变动仅发生在1毫秒之内,随后就恢复正常,能量消耗不超过0.1焦耳。

    也就是说,同时开关多个电灯不会给电网带来大的用电负荷,传言中“节能灯开关费电”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

    德国MR电力变压器制造公司的技术专家沈大中,26日也针对网友的疑问进行了专业解读:“2010年全国工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所占比重在80%左右,部分工业发达地区居民用电比重甚至不足10%。瞬时的居民用电波动,不会给电网负荷带来冲击。”

    沈大中告诉记者,“每天的电网负载都会出现高峰和低谷,供电企业会在变压器中加装一种特殊的开关装置。这就好比汽车上的自动换挡装置和速度调节器,即使用电量出现起伏,电压依然能保持恒定。”

    对济南而言,省城电网最大负荷普遍出现在夏季,去年最高负荷达到393.3万千瓦,而历年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都在3月下旬举行,此时的平均电网负荷仅在290万千瓦左右,远远低于电网的最大负载。

    一场“全球最大的秀”?

    26日,随着网友们的热情被逐渐临近的“熄灯”时间点燃,不少“精明”的商家也开始了自己的“地球一小时”行动:摩托罗拉与欧莱雅的官方微博几乎同时发起了抽奖活动,关注环保变成了赢得数码产品和化妆品代金券的营销。新浪科技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晚会,更是变成了一场以环保为名召集的盛大party。

    省城不少商家,也打起了“地球一小时”的主意。某品牌木地板经销商,今年就推出了“地球一小时团购活动”,山大路科技市场的部分商家,也以低能耗数码产品为噱头,打起了“环保促销战”。

    更多的企业甚至连“作秀”的心情都没有。26日晚,记者在泉乐坊、泉城路、芙蓉街、泺源大街等商业区看到,在8点半开始的“地球一小时”的熄灯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商铺都灯火通明。

    “去年我们就熄灯一小时,可也就是把灯关了而已,没有什么意思。今年新鲜劲过了,我们不想参与了。”泉乐坊一家游戏店店主告诉记者。

    而芙蓉街上的一家餐饮店经理则表示,“星期六晚上正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关了灯我们怎么为客人服务?”

    一些市民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市民庄先生28日告诉记者,“去年我在家熄灭了所有灯,一个人坐了一小时。但今年我发现什么不插电演唱会、广场表演,关灯一小时省的电,还不够为这些活动搞宣传消耗的能源呢。”

    更有人调侃说:“3月26日最著名的段子就是:今夜‘地球一小时’,世界著名景点熄灯,届时将有60亿人打开电视机收看这一‘全球最大的秀’。”

    

    相关链接

    主办方提高标准要政府做承诺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仅仅是关闭景观灯、搞一场热闹的party就是给地球减负了吗?事实上,就连WWF也表示,这不是真正的“地球一小时”。

    WWF中国区项目负责人蔡涛告诉记者:“去年,参与‘地球一小时’的标准是‘城市主要标志性建筑的景观灯熄灭’。但是今年的标准提高了:除了标志性建筑的景观灯熄灭之外,还需要政府积极地作出相关的环保、绿色等承诺。” (崔滨)

    环保应靠制度不止关灯60分钟

    参与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86个中国城市中,大连承诺投资100亿元种植3.4亿棵树木,成都承诺设置上千个自行车租赁点并投放6万辆公共自行车,推进低碳出行。在这一点上,山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例如,2009年山东省颁布了《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但在实行中仍有部分公共机构在节能体验日期间运行电梯、空调大开,政府职能机构工作人员的低碳出行,也未能成为常态。

    山东省民意调查中心主任张晓表示,我省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张晓告诉记者,在省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中,除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节能技术手段,2/3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建立科学的节能目标和考核制度,让企业有章可循;超过半数的企业期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节能战略规划和财税支持政策。   (崔滨)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球一小时”,争议背后的尴尬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