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调贫困标准体现“包容性发展”
  • 2011年04月18日 作者:
  • 【PDF版】

    □郭松民  4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阐述中国对这一概念的看法以及中国在“包容性发展”上的实践。那么,什么是“包容性发展”?简言之就是要使全球化、地区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利益和好处,惠及所有国家,使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效益和财富,惠及所有人群,特别是要惠及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国家。

    并非偶然的是,一些外媒开始注意到中国拟提高贫困线标准。“今年晚些时候,将公布下一个十年扶贫纲要,贫困线标准将从1196元提高到1500元”,这意味着,至少从统计数字上看,中国穷人的数量,将有可能从不足3000万重新增加到一亿以上,作为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中国在“面子”上会很不好看。

    在笔者看来,宁愿牺牲“面子”,也要提高贫困线标准,这体现了中国政府贯彻包容性发展的决心和诚意,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数据显示,从1978年到2008年,按照我国贫困标准计算,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减少了2.28亿多人。而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也表明,过去25年,全球减贫事业成就的70%左右来自中国。

    但这个成就在国际上也不是没有争议的,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在统计贫困人口的时候,依据的是收入标准,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以消费为标准,因为消费支出更能够直接测量一个家庭或个人的生活福利。由于划分贫困线的标准不同,导致对贫困人口的统计数字也产生了种种争议,如2004年,国务院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是2900万,而世界银行给出的数字却是2.1亿。

    另一个令人尴尬的因素是,物价的迅速上涨使得现有的贫困线显得尤其不合时宜。比如在1985年,贫困标准是200元,2009年是1196元,24年来增长约5倍,但食品价格却增长了20至30倍,化肥、农药、电力等至少涨了10倍以上。也就是说,在1985年有200元钱,可能比现在1500元钱的实际购买力还要高。贫困人口的实际生活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按照国际上的习惯做法,在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后,贫困线应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提高,但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贫困线提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从1985年到2009年,24年来我国贫困线约增长5倍,而GDP则由千亿跃升至万亿,增长了42倍。水涨船不高,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显然,不提高贫困标准,并不等于贫困不存在了,只是这些贫困人口被排除在了政府的扶贫政策之外,他们的福利因此受到了损失,国家据此制定的经济、社会政策也就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提高贫困标准,意味着国家愿意并可能承担更多的扶贫责任,意味着公共财政将在更大可能上回馈民生,意味着决策者对国情、国力的认识更加清醒,也意味着更加健康、更加全面的社会政策成为可能———无疑,这一切都更加体现了包容性发展的本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追查“内鬼”凸显制度化反腐之急迫
>>世风眉批
上调贫困标准体现“包容性发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