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居明湖好读书
  • 2011年05月11日 作者:
  • 【PDF版】

    □王延峰

    上世纪90年代,我还是一单身小伙,单位分的宿舍就在大明湖畔一座老式的旧楼里,与垂杨深处的稼轩祠堂东西相对。那楼据说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显然是一大户人家的别墅,而且能占得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可以想见当时的楼主是何等的风光。

    在瓦尔登湖畔居住了两年的梭罗说过:“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的确,住在湖边,人很容易静下来,况且,家徒四壁,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无他事分心,读书正当其时。

    我住进去的时候正值冬天。暖气自然是没有的,而窗户由于年久失修,有几扇无法关紧,只得任由迫人的北风掠过萧瑟的湖面长驱直入。所以,每天吃过晚饭后的最佳去处便是钻被窝,捧一本有趣的小说,在暖烘烘的“电褥子”的温柔乡里,消耗着静静的夜晚。大明湖的夜是宁静的,远离了市区的喧嚣、世人的浮躁,偶尔,从北面的火车东站传来一两声凄厉的汽笛声,在空旷的夜里,经过了距离的过滤,到了耳边也有了一种诗意的美,让人想起“汽笛一声肠已断”的句子来。

    春天到来的时候,我才发现楼门前有两株丁香,一株是白丁香,一株是紫丁香,开花的时候,整个小楼都浸在清雅的香气之中。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真实的丁香花。先前读过一则关于丁香花的故事,说的是一个自恃才高的书生在酒席上与人斗气对对子。对方显然也是高人,提起酒壶,在酒杯里点了三滴,出了上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冰”的异体字为“水”字上加一点,故有此句。书生绞尽脑汁还是对不出,颜面大失,回到家中一病不起,不多久竟抑郁而死。第二年,他的坟上开了一簇丁香花,人们明白,这是书生用生命对出的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我仔细打量这两株丁香,微风过处,千百朵花头攒动,当真是“百头千头万头”,由此对这则凄美的故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先贤常说“从无字句处读书”,当是至理。当年,国学大师刘文典在皎洁的月光下给学生讲授《月赋》,正是将有字书和无字书结合的典范。

    家居明湖,离当时的省图书馆仅一院之隔,我恐怕可以算作省图书馆最方便的读者了。许多个星期天我都是在省图的阅览室里度过的。星期天的早上自然要睡一个难得的懒觉,九点或十点起来,洗漱完毕,吃点东西,便沿湖边,穿遐园,到省图读书。有时读得兴起,直到下午四点闭馆,才意犹未尽地到街上填饱早已饥肠辘辘的肚子,再稳稳地沿湖边漫步,踱回家中。这样的日子,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飘然之感。

    不过,在省图读书,有时还是需要一点技巧的。当年的书库并不是开放式的,读者必须先查阅图书索引,抄下书名和书号,交由工作人员进书库取出。工作人员的态度不是那么热情,似计划经济时代国营商店的售货员。有一次,因为所借出的书不称意,连续借了几次,借书证就被工作人员掷还了回来。我很是迷惑,工作人员不耐烦地用手指指旁边的借阅规则,原来规则规定,每人每天借阅不得超过4次。吸取此次教训,再来借书时,我事先总是做足准备的功课,不再盲目借阅。我的经验是:热门的畅销书肯定是借不到的,不知名的不可乱借,以免浪费有限的借阅次数;最保险的是不引人关注的经典名著。循着这一借阅法则,我在省图阅读了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茨威格的《爱与同情》、海明威短篇小说集等一批经典名著,以及吕思勉的《三国史话》、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等学术名作。

    结婚成家之后,我就搬离了大明湖。如今,住宅环境自然优越了许多,房子虽不算大,却也光亮温暖,单辟的书房窗明几净,要说坐拥书城,似显夸张,但书架上的书越买越多却是事实,然而真正静下心来坐下读书的时间似乎是越来越少。近日读孙犁先生的文章,他觉得野味读书乐趣最大。他说:“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一样,大富大贵,说穿了,意思并不大。山林高卧,一卷在手,只要惠风和畅,没有雷阵雨,那滋味倒是不错的。”这让我想起了在大明湖居住读书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中的寒风、蚊虫、泥泞的小路渐渐地淡出,越来越鲜活的是润湿的晚风里荷花的清香、池塘深处的蛙鸣,以及坐在书桌前充盈心间的那分恬然和宁静。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居明湖好读书
我与一本书的奇缘
八年淘书摞起“老济南图书馆”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