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吵”出来的凯迪小学
  • 2011年05月12日 作者:
  • 【PDF版】

    编辑:张洪波美编:刘冰霖组版:马秀霞

    由凯迪网友捐款修建的凯迪小学。(资料片)

    ▲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资料片)

    ▲看,这就是我们的新学校。(资料片)

    建学校还是设奖学金

    沿着四川雅安名山县城向北走,穿过318国道旁一段颠簸的土路,一排别致的建筑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凯迪小学。

    凯迪小学的孩子们也许并不知道,现实中的这栋两层小楼,在一个虚拟的网络里其实盖了“千万层”,无数网友经过无数次争论,才有了现在的模样。

    3年前的那场强震让世界动容,凯迪网上也充满了惊愕和悲痛的气氛。在这个知名网络社区,常见不同思想激情碰撞,那一刻却难得达成空前统一:捐助灾区。

    捐款纷至沓来,很快初具规模。“我们不是慈善机构”,凯迪总编辑牧沐有感动,也有现实的压力,“要善用,更要透明”。

    关于如何使用捐款的帖子很快被置顶,凯迪又恢复了“争论”的天性。建立学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农资以及建立纪念碑等跟帖,很快将主帖淹没,网友提出自己的建议,并阐明理由。

    “建一所学校,可以让孩子们早日复课,还能够开创网民捐款建爱心学校的先行。”

    一名网友的观点很快引发共鸣。但另一观点也得到颇多网友认可,“修建学校是政府分内之事,网站的捐款数量有限,应强调易于操作”。争论最后集中于“建立学校”与“设置奖学金”两项。

    牧沐的观点倾向于后者,“易于操作,又无需后续维护”,更符合一个网络平台的操作。

    大家为此争执不下,一些人建议通过捐款的多少来行使决定权,也有人认为,没有捐款就没有发言权。另一方面,善款越聚越多,必须尽快确定捐助项目。凯迪社区最终决定进行投票表决,网友再次达成一致—————为灾区建一所学校。此时地震已经发生10日有余。

    尽管与自己的初衷不符,牧沐还是遵从了大家的意见。他说,各抒己见很好,但最后需要有个定夺。

    善款要“拾遗补缺,不添乱”

    用途既定,下一步就是学校的选址。

    2008年6月1日,凯迪一行人抵达西安,和陕西网友会合,赶赴宁强县灾区。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灾情等级等原因,宁强并未进入公众视野,社会的目光多集中于四川各重灾区。

    这一次,事前并未征得网友意见。实际上,多数网友的倾向是将善款用于四川灾区,凯迪的这次“擅自行动”亦遭受指责。牧沐说,凯迪的善款不多,重灾区不乏救助,“那些不被关注的地方”才能将善款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拾遗补缺,不添乱”。

    到达宁强后,经过比较,最后将目光锁定能容纳7个班、260名学生的“金家坪小学”。

    很快,一个以陕西凯迪网友为主体的临时工作小组组建,并完成援建金家坪小学的签约等事项。正当设计人员与工程监理人员准备去金家坪小学现场勘测时,接到宁强县教育体育局的“通知”,金家坪小学的援建已交给香港一家机构。

    援建协议书被单方面终止。最后一次努力未果,凯迪决定撤出,善款的用途也一度搁置,直到名为“青衣江边”的凯迪网友出现。

    “青衣江边”来自四川雅安。她呼吁凯迪社区关注“未被纳入重灾区”但同样遭灾的名山县一些乡村学校。在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青衣江边”说,雅安不是极重灾区,受到的关注就相对少一些。

    凯迪接受了她的邀请。

    在后来的接触中,“青衣江边”身份逐渐明晰,她是时任雅安市委副书记(现任绵阳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当时主要负责震后教育方面的援助衔接工作。

    在雅安,善款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张锦明带领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名山县受灾乡村学校援建事宜作了详尽说明。在当地政府协助下,凯迪网友的捐款用于重修新坝小学。

    张锦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其实也有企业以及港澳的捐款进来,但凯迪的这笔几十万元的捐款分量特别重。她说,“其实我们也不是在乎多少钱,就是觉得这是千万网友从几元钱开始一点点捐出来的,包含了太多人的情感在里面,特别珍贵”。

    协议顺利签订,新落成的新坝小学被命名为“凯迪小学”。

    消息一公布,凯迪网上网友兴奋异常:“学校图书室可以考虑按照一类图书室配备,并要求学校定期向本村成年人开放”……凯迪就此进行了再一次的捐款号召,善款很快达到预期。

    当地政府“始终尊重网友意见”

    “虚构水”团队是“凯迪小学”的设计团队,一支由十几个人组成的专业队伍。

    他们第一次出现在凯迪的时间是2008年7月5日,凯迪面向网友征集设计志愿者之时。“虚构水”真名水明霞,在深圳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资深凯迪网友。

    她说,地震后就一直想为灾区做些什么,“但开始的时候只是捐款,直到凯迪征集小学设计团队”。平日里,就有一帮方案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机电设计师等朋友,“跟大家一说,都觉得可以”。这群人中只有她一人是凯迪网友。

    “一直在焦虑不能为灾区做更多的事情,希望凯迪能够给我们这次机会。明天我会提交相关资质文件供核定。看在我报名靠前的分上,希望得到被优先考虑的资格(恨不得找人去走老牧的后门)。”她甚至害怕自己竞选不上。

    不久,“虚构水”的专业实力和诚意得到凯迪的认同。7月下旬,一支由“虚构水”牵头的志愿设计师团队,奔赴灾区实地考察。在援建项目现场新坝小学废墟上,“虚构水”和她的团队进行了认真详细的现场调研,最后确立了凯迪小学的设计方针:将把功能和经济性置于首位。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凯迪网络的焦点都集结在这支设计志愿者团队身上。收到当地的地形测绘图之后,“虚构水”迅速进入凯迪小学设计的第二个阶段—————方案设计。对这个团队来说,凯迪小学的设计可能是其经历过的最小的项目,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是最大的一个—————从来没有一个项目会承载如此浓厚的关爱。

    设计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帮助。张锦明介绍,从功能到质量上,名山县教育局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给予了专业的意见,设计团队也进行了充分采纳。“我们的态度是始终尊重网友的意见,并承诺每一分钱都用在学校上;网友需要政府,我们才出现;在建筑的时间上也没有限制,不是说要在什么时间内必须完工。”

    “前后大概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水明霞告诉记者,设计的出发点是从用地到建材最经济适用,符合孩子习性的人性化设计。凯迪小学建有室内运动场,设计的时候就是考虑到“雨城”雅安下雨天较多,开阔通透并装有日光灯的运动场,让日常教学活动不再受到天气情况的制约。

    而主体教学楼的联体和立柱结构则是从抗震角度考虑—————“即使有强震,房子也只是侧歪,而不会垮塌。”水明霞说,其实也是希望可以做一个范例,“看看一个村小的成本究竟是多少,可以简化到怎样一个程度”。

    2008年9月6日,凯迪小学设计团队带着3套设计方案再次来到名山县。与此同时,凯迪将“虚构水”的3套设计方案上传到网上,请网友们评判。最后第一方案“活动空间与实用性的有机结合、布局架构朴素而不简陋,更重要的是考虑到了对有限投资的充分利用”获得通过。

    项目程序随后次第展开,设计图通过后,进入施工图设计,接着是工程预算。整个项目的报批报建工作,按协议规定都由当地政府负责完成。接下来是工程启动,志愿监理人员到位。

    建完小学爱心还在延续

    2009年8月31日,凯迪小学落成及开学典礼举行。这座造价138万元的村小迎来了它的第一批小主人。

    凯迪小学校长梁毅说,在名山县的村小中,它的花费最少,“建造得却是最好”。他说,还没有哪一个村小承载着如此多的爱心,学校建好了,师资等软硬件都要跟得上,“不能辜负外界的期待”。

    不过,设计师水明霞倒是有一个小小的“遗憾”。在设计之初,原本有一栋教职工的住宿楼,但因为资金的原因最后并未修建。这其中,也包括两间为学校进行后续帮扶网友提供的“客房”。

    实际上,这是凯迪计划的一部分。“不是说建完小学我们的援助就此结束”,凯迪网络总编辑牧沐表示,“自决定援建新坝小学那一日开始,凯迪一直寻思着怎样让凯迪网友的爱心延续下去,而这个问题,也有不少网友在操心。”

    在过去的两年中,援助其实一直在进行。梁毅说,学生们的很多日用品以及学习用品,包括电脑室的电脑,都来自于网友的捐赠。“很多网友都是悄悄赶来,看一看孩子,留下捐赠,再悄悄离开”。

    袁箐梨是凯迪小学四年级学生,地震时读一年级,是现在凯迪小学最大的学生。她在一篇感恩作文中写道,“原来又暗又简陋的学校立刻变成了又美又亮又宽敞的学校。美丽的教室,漂亮的书桌,明亮的玻璃,凯迪网络的叔叔阿姨们,谢谢您!”

    现在,孩子们跟这些叔叔阿姨成了朋友。在凯迪网络发起的新一轮的“六一为凯迪小学献爱心”活动中,袁箐梨希望得到一辆自行车,她说,上下学要走一个小时,“有了自行车,就可以更快上下学了”。

    牧沐说,在凯迪的规划中,一直在做的事情还包括,通过网友捐赠的钱物,来不断改善凯迪小学教职工的待遇,要让凯迪小学的待遇成为整个名山县村小中最好的,“通过这些,吸引更多更好的教师来凯迪小学,让凯迪小学越来越好。”

    本版稿件据《南方都市报》

    这是一次网络公益在5·12地震灾区的成功实践。这是一所完全以网络平台为纽带,从建设资金、设计规划到监理验收均由网友主导的学校。

    这所位于四川名山县的小学共有3栋楼,青砖、白墙、灰瓦,与周遭矮旧的农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过去的两年中,70多名适龄儿童在这里完成人生的初级教育启蒙。

    这就是凯迪小学,一座以网络社区“凯迪”命名的村小。在震后重建学校中,它的花费几乎最少,却在名山县所有村小中做到了最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上“吵”出来的凯迪小学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