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众的笑脸是对抗震救灾的最好评价
  • 2011年05月12日 作者:
  • 【PDF版】

    重建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住房的改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更体现为受灾民众精神创伤的愈合。关于灾区重建,最好的评价莫过于当地民众的笑脸。

    >>头条评论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5.12”,一组被刻在记忆深处永远不能磨灭的数字,每一次触及都会引人遐思。

    三年前,山河破碎如同大地绽开刺目的伤痕,亲人离散更给幸存者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这一切需要多久才能抚平?三年后,我们已然有了答案。

    三年之内,在1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完成城镇再造,为近2000万受灾民众重建家园,这一切都是逐渐显现的奇迹。一个个美丽的羌藏村寨不仅仅是坚固的物质家园,也是温暖的精神家园。重建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住房的改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更体现为受灾民众精神创伤的愈合。把对人的关照放在第一位,这就是抗震救灾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矗立着一座“大爱崛起碑”,它像一个巨大的“人”字顶天立地。面对灾难,中国人团结一致,以强大的动员能力调动全国之力,也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如今,震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发展速度超过震前;工业化程度提高,产业结构优于震前;居民收入明显增加,人均水平高于震前”……重建工作成绩斐然,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很多。如果说,地震激发了中国人愈挫愈勇的传统精神,那么随后的重建确实刷新了社会共识,只要做到以人为本,时时倾听人民的呼声,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现在的震区,“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这些何尝不是有关民生的最真实诠释,我们在重建灾区的同时也对科学的发展观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依法建设,政策公开,规范操作,这些在灾区重建中行之有效,在其他地区也不例外。灾区曾经是一片大工地,也是一片试验场,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在此创新机制,更新观念,把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服务于民生,一定要让灾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也成为一种坚韧的国家意志。即使大地震也震不垮的信心并非平空而来,它源于国家在震后第一时间对一个个个体生命的积极拯救和悉心呵护。有了这样的认识和行动,无论什么样的困难和矛盾都会迎刃而解。

    关于灾区重建,最好的评价莫过于当地民众的笑脸。这三年间,我们看到灾区民众逐渐走出地震的阴影,破碎的家庭有了新的组合并孕育出新的希望,曾经崩塌的精神家园焕发出新的光彩。一颗颗受伤的心得到了安宁,泡茶馆、摆龙门阵的兴致又回来了。古人十年生聚还需卧薪尝胆,而今天我们依靠体制的优势、科学的观念在三年之内书写了令世人感到震撼的救灾史。

    “巨大的历史灾难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这种补偿应当包括以人为本的抗震救灾精神。抗震救灾会有结束的时刻,而这种精神动力一定会继续推动中国的进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醉驾不一定入刑”只会让人犯晕
环卫工有权拒绝在危险条件下工作
“荣誉市民”是荣誉,不是交易
让房地产商“出汗”的调控才有效
>>声音
民众的笑脸是对抗震救灾的最好评价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