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新房、这校舍、这广场......都是菏泽人建的
新生都坝刻满菏泽烙印
  • 2011年05月12日 作者:
  • 【PDF版】

    都坝乡牡丹广场新貌,该广场由菏泽市对口援建,现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全民健身广场。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杰 摄

    2008年5月12日,一场大地震让无数四川人民失去家园。从救灾到重建,菏泽的援川人员带去了菏泽人民对四川这区人民的情深厚谊。三年过后,重生的都坝刻下了菏泽的烙印,本报今推出特别报道,纪念援川三周年。

    2011年4月28日,菏泽市城乡建设局党委副书记、菏泽市援川办主任孔令善带着两位建设局的专家奔赴北川新县城,开始了菏泽援建和承建项目的半年回访。北川新县城一条条干净宽阔的街道、一排排舒适温馨的居民楼和都坝乡教学设备齐全的小学等都见证了菏泽援川人近3年的援川工作,他们托起了都坝乡新生的太阳。

    都坝生活一步跨过30年

    菏泽市城乡建设局党委副书记、菏泽市援川办主任孔令善告诉记者,他和两位建设局的专家5月2日面对北川县都坝乡的新貌感慨颇多,当初刚到都坝乡满目苍夷的情景如今全都被崭新的街道和楼房所替代。

    孔令善说,如今,走在都坝乡,道路两边是一排排新建楼房,在被命名为牡丹广场的全民健身广场上,几位村民正坐在小板凳上聊天;不远处的文化站也被乡里利用了起来,经常组织村民来文化站参加活动。

    都坝乡党委书记唐露均在电话中向记者介绍,现在乡里的房子都是灾后重建的,大部分都是楼房。从原来的土房、木头房里搬到了明亮宽敞的楼房里,百姓的心里也跟着亮堂起来。

    “乡里的公共设施建设一步跨越了未来几十年才能达到的生活水准,我们很感激援川人员。”都坝乡党委书记唐露均感慨地说。

    160余名小学生寄来感谢信

    孔令善说,两年多的援川生活,让他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都坝乡小学160多名学生。

    都坝乡小学有160多名学生和十几名教师。“5·12”大地震之后,学校的教学楼虽然没有全部倒塌,但是变成了危楼,不能使用。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菏泽就完成了491套板房安装援建任务。2009年8月30日,都坝乡小学竣工并交付使用。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孔令善拿起了一大摞笔记本,翻开最上面的一本,里面一个信封里装着都坝乡小学160多名学生集体给菏泽援川办公室写的感谢信,日期是2010年10月10日,当时菏泽援建工程即将结束。

    “5·12”大地震以来,是您们陪我们度过了那段悲伤的日子。我们亲眼目睹了您们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盖起了崭新、牢固的校院,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真是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这是感谢信的开头几句话,“漂亮”、“牢固”、“感谢”等词语在整封信中随处可见。

    “住着新房,心里乐开花”

    孔令善介绍,“5·12”大地震后,都坝乡房屋损毁比较严重。菏泽援川办组织人员迅速展开了都坝乡灾后重建工作。3个月后,菏泽帮建的都坝乡国际村受灾群众胡林泉的新家完工,在鞭炮声和乡亲们的祝福声中,他激动说:“住着新房,每天心里都乐开了花。”

    完成北川回访工作完成的孔令善书记告诉记者,这次半年回访除各种房屋和公共设施完成让城市焕然一新,他感受最大的就是灾区人民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笑容挂在每个人的脸上,人们的心态都很平和、稳定。

    本报记者 熊正君 本报见习记者 景佳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生都坝刻满菏泽烙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