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72岁农村老汉写长篇小说
三年写了35万字,没钱出版很发愁
  • 2011年05月18日 作者:
  • 【PDF版】

    董以群的小说全是手写稿。

    董以群老人在整理小说手写稿。

    文/片 见习记者 焦守广

    在高唐姜店乡大董庄,72岁的老汉董以群是个大“名人”,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写了一部35万字的长篇小说《命运》。小说写完受到好评,不少人建议出版,董老汉却发了愁。他和老伴务农一年才挣1500元,买个书号要近万元,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他。

    灵感>>

    见人写村史,闲老汉受启发写小说

    16日上午,记者来到高唐姜店乡大董庄,见到了董以群。他虽然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身上透着一股年轻人的气质。

    董以群说,他今年72岁,曾是乡镇中学一名普通代课老师,退休后回村务农。老人闲着没事干,开始觉得生活越来越空虚,一向闲不住的他很厌烦这样的日子。

    有一次,董以群听说有同学写了个村史,他心里便琢磨:“反正是闲着,同学写村史,我就不能写个小说吗?”董以群终于找到了事干,他决定写篇小说,把自己近70年的亲身经历写下来,记录身边历史,记下以前的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变化。

    “我不是作家,是一名普通农民,写作只图自己喜欢,对别人有点启发就行。”董以群说,他文化水平不高,书中也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藻。

    痴迷>>

    为了写小说,“闭关”一年不出门

    从2007年开始,董以群光构思小说框架、收集材料就花了一年的时间。他经常骑车到县里的企业、部门调研,还找到村里的老人聊天,一起回忆过去的事儿。他年纪大了,经常忘字、忘词,就想了一个招儿,出门随身带着纸笔,来灵感就掏出来写几句。有时半夜睡觉,想起过去的事儿,也爬起来写几句。

    “到饭点也不知道吃饭,来客人也不打招呼,整天也不知道想些啥。”董以群的老伴对此颇有“怨言”,为了写小说的事,老两口没少闹别扭。老伴说,董以群简直是痴迷了,35万字全是手写稿,他从早上5点起床,6点开始写,一直写到晚上11点多,先在纸上打好草稿,反复修改后,再抄到本子上,上面改的密密麻麻。

    “每天都闷在屋里,跟闭关似的,整整一年没有出门。”老伴说,从2007年一直到2009年完稿,他这三年把心思全部花在了写小说上。小说的题目也改了好多遍,最后才敲定叫《命运》。“命运,折射人生的跌宕起伏。同样都是人,命运却各不相同,故事也都不一样。”董以群解释说。

    发愁>>

    没钱买书号 盼好心人帮忙出版

    2009年,董以群的小说终于写完了,一共写了35万字。他写长篇小说的事一传出去,很快成了“名人”,不少人对这部农民写出的小说很感兴趣,慕名去他家中,有人还建议把书出版。

    “出版了会有更多人知道以前的故事。”董以群说,完稿后他修改很多次,请教了很多人,跑了很多地方,但稿子始终没有出版的希望。因为他打听了一下,要想出版这本书,得先买个书号,要花近一万元。

    “我没那么多钱啊,攒很多年也攒不够。”董以群说,他和老伴务农,家里只有两亩半地,一年加起来收入也就1500元,刚够吃穿,三个子女都在农村,家庭也很不宽裕。万元的书号费像道坎儿,让董以群很失落。“我并不图名,要是能出版,书都免费送人。”董以群说,现在书的出版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他,实现这个心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72岁农村老汉写长篇小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