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记者现场直击副厅级领导干部公选笔试
“一万多块的培训班白上了”
  • 2011年06月26日 作者:
  • 【PDF版】

    考场内秩序井然。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考生步入考场。本报记者 陈文进 摄

    本报记者 郭静

    6月25日上午11点45分,刘华(化名)从山东省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笔试的第二考场走出来,心情很复杂。年仅35岁的刘华报考的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一职,考虑到竞争激烈,他考前特意上了公选考试的培训班,没想到基本上白费了。

    像刘华一样感觉到新奇和诧异的应考人员还有不少。“这次考题都是主观题,死记硬背不行,全靠平时积累。”现场采访中,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其实作为山东省首次面向全国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的笔试,作为探索公选干部新途径的尝试,这还只是第一步。

    ◎“就像当年赶高考一样,又激动又兴奋”

    早上不到7点半,刘华就来到了山东经济学院2号楼前。此时,楼前宣传栏已经贴好了有关此次笔试的相关情况介绍和考生须知等。宣传栏前站着不少应考人员,有的是老朋友,见了面兴高采烈地打着招呼。

    刘华跟一位共青团山东省委的朋友打过招呼后,拿出随身带的几页文字材料看起来。旁边有朋友调侃他,“呵,真用功啊。”他笑了笑。这是他昨晚下班后临时打印出来的一份有关团工作的政策材料,“关于建党九十周年的,现在正是热点,我想再多了解一下。”

    作为省城一高校分管团委工作的领导,刘华风华正茂。因此,对于这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他很重视,尤其是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一职,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大学毕业后就一直负责团的工作,十几年了,应该说对团里的工作有种说不出的感情,也有些经验积累,有机会自然得好好把握。”

    来自滨州某研究会的扈先生正认真读考生须知。他报的是工商学院副院长一职。据悉,这一岗位报名人数较多,竞争异常激烈。“赶末班车,我今年49岁了,这个职位对年龄和各项条件的要求相对宽松,所以我才有了这个难得的资格。”

    让扈先生略感自信的是他有着组织工作的经验,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也比较丰富。只是对于进入考场,他有些忐忑不安。“自从我1983年大学毕业后,至今20多年了,就没正经进入过考场,对于考试已经很陌生。这么严肃的考试,对我就像当年高考一样了,又激动又兴奋。”

    对他来说,更重要的在于参与竞争,“竞争使人进步,起码证明我还有工作激情,还没老。”他扬了一下手中的考试袋,呵呵笑了。

    ◎没有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培训班肯定白上

    3个小时的笔试时间对于考生来说转瞬即逝。很多走出考场的考生依然沉浸在考题中,有的面色平静,有的神情自若,有的则垂头丧气。

    刘华的心情有些复杂。自从6月初在媒体上看到公开选拔的公告后,他就报了名。既然参与,就要认真对待,周围有朋友给他推荐了一个公选考试的培训班,10天的课程一万多元,“我想价格不菲,自然会有收获,就抽工作之余去上了,这段时间工作忙,还得去上课,忙得焦头烂额的,没想到老师讲的那些东西在试卷上完全没有体现。”

    “我们的题目都是主观题,两道材料题,一个论文题。”他说,材料题中,一个涉及到网络建设,另一个涉及到的是驻外省团委办事机构的工作,而论文则是关于青年志愿者工作的。“都是站在一位共青团省委副书记的立场上出的题目,要说的就是实际工作,你要设身处地去想以后假如你是这个负责人该怎么做。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和实际能力,啥班也白上。”

    对于自己的答题情况,刘华较为自信。“虽然上的培训课浪费了,但是毕竟平时有工作经验,对一些政策的把握也比较及时,应该不会太差吧。”

    来自北京一中直机关的应考人员李先生就略有遗憾了。尽管李先生同样有着在团组织工作的经验,但在答题时还是感觉有些遗憾。“后面的论述性题目答得还可以,但是前面的两道题目,对具体政策和实际不太了解,感觉答得不够充分。”

    “我连题目都没做完,时间很紧张。”报考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一职的崔处长更是遗憾,“我们的题目是四个大题,三个给材料主观题,一个外语题目,考得倒是全面,内外贸都有了,只是题量大,没有时间去思考,后来一看时间快到了,就很着急,结果越着急越慢,就没做完。”

    据悉,由于基本都是主观题,题量较大,有部分应考人员写字慢,导致没有答完题。“平时用电脑用习惯了,拿笔不太灵活。”报考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的张先生说,“但最重要的是思想跟不上,有些题目如果不熟悉,需要不少时间去思考,这就耽误了时间。”

    ◎“打‘飞的’赶考,真是全国性的竞争考试”

    在这次副厅级领导干部选拔中,出现了不少外省(区、市)的应考人员。来自宁夏的郝彤就是其中之一。

    上午的笔试刚结束,郝彤就拿着包赶紧往外跑,原来他订了午后的动车票,要赶到北京去乘飞机。“昨天下午到济南,也是先乘飞机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坐动车到济南。”郝彤说,尽管来回“折腾”,但他感觉收获颇丰。“参加这样的公选,与来自全国的人才同场竞争,本身就是一种对自身的提升。即便没有成功也没关系。”

    河南郑州的许女士是乘飞机而来,“之前经常来济南,并不陌生,这次来也想跟朋友聚聚。”而北京的李先生则急着赶回北京,他也订了下午的动车票,“还有不少工作等着自己去做,参加这次公选是对自己的锻炼,手头的工作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不能放松。”他笑了一下,“否则以后再遇到这种机会也不会成功了。”

    走出考场后的不少应考人员认为,这次笔试给自己最大的感触印证了一句话:“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现在竞争如此激烈,一个岗位几十人甚至数百人在竞争,以前是某个区域内的人才竞争,现在成了全国的竞争,你看有多少打‘飞的’来赶考的。”刘华说,“如果你平时不努力,就很难取得好成绩。”

    考场巡视员、山东省政协委员何爱华则把这次公选比喻成一栋玻璃房子。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之一的巡视员,在对全场进行巡视监督后,她说,“感觉这就像一栋玻璃房子,给全国各地的人才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是一个能看到的舞台,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程序设计上都比较完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公选16名“副厅”
考试很严格细节人性化
“一万多块的培训班白上了”
千余人参加“副厅”公选笔试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