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沂蒙红哥”王振玉
  • 2011年07月01日 作者:
  • 【PDF版】

    王振玉展示部分特殊党费收据

    他是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临沂振玉机械工程开发公司总经理。然而,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仍保持着一份平凡的情怀,怀揣一种感恩的思想,回报社会,奉献社会。20年来,他捐款达70万元,受到人们的敬重;红嫂家乡曾把“沂蒙红哥”锦旗交到他手上。

    1.19年缴纳特殊党费3.8万元

    “今年是建党90周年,我来缴纳党费,祝愿伟大的党永放光芒!”6月14日,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走进河东区委组织部,从衣兜里摸出厚厚一沓人民币,在大家诧异的目光中,将钱递给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数了数,足足有9999.9元。

    老人名叫王振玉,今年57岁,河东区葛沟镇王家巩头村人。祖祖辈辈与土坷垃打交道,地地道道农民的后代。他教过书、干过生产队长、接管过镇拖拉机站。2003年着手开发沂南孟良崮群山,并发展成为红色旅游界的一匹黑马。

    “是党培养了我这样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才有了今天这样好的生活,我心里一直想着用什么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激。”王振玉说,这个问题自己考虑了很多年,从1992年开始,每年党的生日来临前他都要组织缴纳一笔特殊党费。开春后,王振玉突然想到,今年是建党90周年,他要提早缴纳“特殊党费”迎接党的生日,表达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对党的感恩之情。

    这位朴实无华的老人,在家人的支持下,早早地带着钱,赶到河东区委组织部缴纳了这笔沉甸甸的党费。“表达了对党的心意,感觉心放下了。”说着,王振玉孩子般地笑了。

    河东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以缴纳“特殊党费”方式迎接建党90周年的党员不多见。19年来不间断地缴纳“特殊党费”更难能可贵,是广大党员的学习榜样。

    2.自强不息,十年迈出三大步

    王振玉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一个偏远小村庄的基层党员为什么会连续二十年缴纳“特殊党费”?追溯这些问题的根源,还得从王振玉普通但不平凡的那段经历说起。

    1975年,从沂南师范毕业的王振玉,怀着改变家乡的热情和抱负,回到村里担当起大队长的重担。在吃大锅饭的年代里,干了8年大队长的王振玉,“看着村里一直驱不散的穷气,心里真不是个滋味”。

    改革的春风吹到沂河岸边,王振玉终于看到了希望。当实行土地联产责任制后,他承包了11亩责任田。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当乡里布置交公粮时,连续两天,向国家交了5774斤公粮。1983年,他们再次交粮1万斤,成了远近闻名的纳粮大户。

    1984年,由于王振玉在农业生产中经营有方,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农村专业户经验交流会。

    当看到葛沟镇拖拉机站因经营不善,王振玉心里很难受,他决心承包拖拉机站。东借西凑了20多万元,组成了以运输、加油站和农机一体的企业,终于使拖拉机站起死回生。到1988年底,他的企业已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100余万元,年收入10余万元的规模。

    2003年,王振玉了解到沂南孟良崮群山尚未开发,感到十分惋惜。2004年他与沂南县孟良崮林场签定了开发合同,开始对孟良崮这一红色旅游纪念地进行建设。2005年成立了山东孟良崮国家森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孟良崮旅游区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3.百姓口口相传的“王大善人”

    “身份变了,地位变了,共产党员的责任不能变。”王振玉时刻提醒自己。

    在农村,残疾军人、老复退军人和现役军人的家属往往因缺乏劳力,在生产和生活上都比较困难。对他们的困难王振玉总是挂在心上,想方设法地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1986年后,他连续9个冬天为全葛沟镇23个二等残疾军人每户买煤1500斤,23户有特殊贡献的军属1000斤,5个孤寡荣退军人1000斤,另加现金100元,并为全镇113户军属免费送煤,让他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当听说一些残疾军人、优抚对象因家庭困难孩子上不起学时,王振玉又毫不犹豫地资助孩子使他们重返校园。每到“七一”、“八一”和逢年过节,王振玉还要慰问驻地武警官兵,走访军烈属、残疾军人、老退伍军人,给予直接的帮助。农忙时,他的机耕队只要碰到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就减半收费。碰到困难户,他不仅不收一分钱,还拿出现金救济他们。为此,王振玉每年都去当地民政部门调查摸底,他也因此和当时的负责人王玉坤成为好朋友。

    1994年,红嫂的家乡马牧池横河村,要解决人畜吃水问题,王振玉派去一台挖掘机干了33天,当工程完工时,结算还差8000多元,村里一时拿不出钱来,很是为难。王振玉知道后便说:“红嫂拥军,全国都知道,这点钱,就算捐献给红嫂家乡的父老吧!”村里的群众了解情况后,送来“沂蒙红哥”的锦旗表示感谢。

    四里八村的百姓都知道王家巩头村有个“王大善人”,遇到困难找他准错不了。

    二十年来,王振玉累计为残疾军人、军烈属、老退伍军人和困难户及希望工程、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70万元。

    4.他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

    57岁的王振玉虽不再年轻,可他风风火火,浑身上下比小伙子还有劲。王玉坤告诉记者,在山上修路、挖沟王振玉都亲自带头干,“他对吃穿没啥讲究,也不知道享受,一直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的确,王振玉家里陈设非常简单,除去沙发、电视、茶几,再也找不出一件像样的家具。老伴说,他即使出差去北京也不加任何修饰,就穿着布鞋去。众人都劝他换双皮鞋,他却觉得“布鞋就很好”。

    “我热爱党,是她给了我生命的动力;我热爱大山,是她给了我顽强的毅力;我热爱村民,是他们给了我拼搏的源泉。”这话无疑让我们看到了一名真正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只有留守一方、造福一方的赤诚。王振玉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用自己的真诚赢得了老百姓的衷心爱戴,成为百姓心中不倒的旗帜。 

    本报记者 林伟伟 胡跃东 通讯员 邵黎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沂蒙红哥”王振玉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