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各地打工三十年,来到日照终有了家的感觉
外来工老雷的幸福生活
  • 2011年07月04日 作者:
  • 【PDF版】

    6月23日下午,雷后于和妻子正在准备晚饭,妻子掌勺,他打下手。

    老雷两口笑起来,脸上充满了幸福。

    本报见习记者  刘伟 摄

    本报见习记者 刘伟

    雷后于是个小人物,今年46岁的他出生在河南潢川县,16岁初中毕业,雷后于就外出打工,先后在上海、杭州等地做过工。做过电缆厂工人,也做过工地小工,后来买了机器专门干基础打桩的活。2011年4月底,雷后于经人介绍来到了日照,同来的还有他的一大帮家人。在日照工作生活不到两个月,雷后于对日照有了家的感觉。

    已不太像农民工的农民工

    6月21日下午,第一次见到了雷后于,刚见面,雷后于就伸出右手,边和记者握手边做自我介绍。   

    他并不像是个农民工,上身穿着白衬衫,下身西裤,脚上是锃亮的皮鞋。    

    略带河南口音的普通话,还算标准。缺少一点农民工特有的腼腆,却自然流露出一种自信与沉着。

    聊天中了解到,他已经有三十年的打工生涯了,也许正是这三十年的打工生涯让他慢慢在变化,包括口音,包括衣着,还有行为举止。

    雷后于确实是农民,交谈中很明显地感觉到他身上那分农村人的淳朴与实在,词汇量并不丰富,一些想要表达的意思都不能准确地找到用词。

    雷后于一家现在主要干的是基础打桩的活,基础打桩就是专门给楼房或者高层建筑物打地基,先要打一个近二十米深直径超过五十厘米的井,然后再往井里注上钢筋混凝土,夯实。

    现在他们有自己专门的打桩机器,2005年买第一台打桩机的时候,雷后于硬着头皮借了高利贷,之所以要自己买打桩机,一是因为想多赚点钱,第二就是不想再受老板的气了,想自己做老板。

    融入日照第一步就是听懂日照话。刚来日照的那段时间,听不懂日照方言,雷后于感觉他自己就是一个外人。好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日照工友的帮助,他慢慢地找到了日照方言的发音特点,现在基本能听懂日照话了。

    “到了日照,有了家的感觉,就想说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雷说。

    初来日照,老雷碰到好老板

    雷后于在外打工将近三十年了,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工作过,也在杭州工作过,合作过的老板也有很多。不过用雷后于的话说,在日照他碰到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老板。

    雷后于以前遇到的老板更看重利益,说白了就是看他能不能帮着赚钱,至于他工作是否顺心,生活是否如意,老板根本不关心。    

    雷后于现在租住房子的小区离工作的工地大约有两公里的路程,一开始的几天,雷后于和工友一起步行上班,然后下班再步行回家吃饭。

    公司总经理知道这个情况后,专门给他们配了车。每天早上,接送他们的皮卡会准时出现在楼下,下工回家的时候,皮卡更是已经在等他们了。“老板还主动给我们联系方式,跟我们说有事就直接打电话找他。”

    一天中午,忙于工作的雷后于他们忘了时间,突然听见项目经理在喊他们,才知道已经到饭点了,“行了,你们别管了,我去给你们买饭。”项目经理秦先生说。

    知道因为买饭让雷后于很感动的时候,秦先生却有点意外:“毕竟他们一家人在外也不容易,而且老雷他们干活肯下力气,打桩技术好,为人也实在,所以我能帮就多帮一点。”秦先生边说边拍了拍雷后于的肩膀,雷后于则在一旁笑着。

    说到秦先生,还有一件事让雷后于印象深刻,第一期工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们的工程车突然坏了,需要修理,当时雷后于身上的钱不够修车,他想了很多办法筹钱,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试着给秦先生打了个电话,秦先生很痛快就答应了,半小时后,秦先生就把钱交到了雷后于的手中,车也顺利送修。

    从住工棚到住进居民楼房

    来到日照,雷后于一家生活最直接的改观就体现在住宿方面,以前在别的城市,都是住在工地的工棚里,工棚里面夏天蚊虫不断,热得难受,冬天又四处透风,冷得要命还不准生火取暖。

    雷后于现在租住在工地旁边的一个小区里。6月23日下午4点半,记者来到了他现在的租住房,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 

    客厅里,雷后于的哥哥和女婿以及几个工友正在喝茶聊天,一个简易桌,几个塑料凳子,桌子上有几个杯子,杯子里面是正在冒着热气的茶水。

    看到记者进来,他们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马上起身笑了笑就进了卧室。

    房间有两个卧室,一个卧室里有张床,睡的是雷后于的大哥,床上的被褥有些凌乱;雷后于和妻子睡在另一间卧室,他们俩的卧室没有床,只有一个床垫。    

    “晚饭做个西红柿炒鸡蛋吧?”妻子说。

    “都行!走,我帮帮你。”雷后于附和着。

    “以前干活不顺心,回到家不吵架就不错了,还有闲心商量这商量那的。”雷后于边帮妻子拿鸡蛋,边笑着说,妻子则在一旁满脸笑意地洗西红柿。

    雷后于的妻子包办了家务事,但她并不觉得做家务辛苦,“就是做顿饭,洗洗衣服,没事。”当被问到对日照什么最满意时,雷妻腼腆地笑了笑,回答也颇令人意外,她最满意的是日照的菜价,“价格上从来不会乱要价,以前我买菜都是要砍价的。”雷妻正在切刚洗好的西红柿。

    河南人雷后于一家,在日照找到了归属感,“30年了,从来没有过的归属感,现在我在日照找到了。”雷后于很高兴,他说,虽然只有两个月,但日照也许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谁给雷后于们幸福

    在和雷后于交流的过程中,记者突然就有种很强的感觉,这次雷后于在日照找到了幸福感,也许就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好的老板,那以后呢?如果有一天,雷后于换了地方或者换了老板,他还能有幸福感吗?其实,农民工真正的幸福感不应该是因为某个老板或者某个地方带来的,造就幸福感尤其是农民工的幸福感,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也需要相关法律与制度作为保障。

放大 缩小 默认
外来工老雷的幸福生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