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揭示毒腐竹是咋造的
  • 2011年08月23日 作者:
  • 【PDF版】

    19日上午,读者和本报小记者走进济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内,学习辨别假蜂蜜、毒腐竹、水发鱿鱼等劣质食品知识。

    本报济宁8月22日讯(记者 李倩 通讯员 王勇 王新) 学习食品辨真假,了解国际先进仪器……在读者的期待中,19日,本报主办的“质量生活连你我———百姓体验实验室公益活动”再次启动。第六站,在济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内,各式精密的仪器让参加活动的小记者倍感惊奇,学习各种知识,读者表示很受用。 

    “知道今天到实验室里参观,小家伙兴奋的一晚上都没睡觉。”19日8点半,尽管天空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但参加活动的读者和小记者仍然早早赶到现场。小记者吴俊哲的妈妈说,早上孩子的报纸还没来得及卖完,就赶紧跑来了。

    “济宁出口的食品有哪些、如何辨别进口食品……”伴随着精彩的幻灯片画面,百姓体验实验室活动开始了。随后,实验室主任闫秋成带着读者和小记者走进实验室参观。进出口食品展示、食品样本辨真假展台最受欢迎,被读者层层围观,专家们向读者揭示了假蜂蜜、毒腐竹、水发鱿鱼等劣质食品出笼的真相。“好多次活动都错过了,今天很幸运,如果不是参加这个活动,真不知道济宁除了出口大蒜外,还有小龙虾、泥鳅、田螺、绿豆等好多农副产品呢。”一读者感叹地说。

    在实验室中,闫秋成等专家深入浅出地为小记者讲解了实验室仪器的“看家本领”。快速对农残定量定性分析的液相色谱仪、大小不一的天平、晃瓶器等几台大家伙,让现场的小记者兴奋不已。“实验室太棒了!以后我也好好学习,到实验室里工作。”

    为了让小记者多掌握一些知识,实验室的专家又安排小记者参观大蒜出口“体检”的全过程。不知不觉中,两个多小时的“质量生活连你我———百姓体验实验室公益活动”也结束了,很多读者都依依不舍。活动结束后,实验室赠送的精美小礼物,也让小读者们兴奋不已。

    本报在此向广大读者征集新闻线索,如果大家在生活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知道某个行业的内幕或者是了解到一些造假信息等,都可以通过邮箱qlwb001@163.com或者微博的方式告知我们,我们的记者也将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采访。

    一名小记者对一袋实验物又嗅又摸,仔细研究。

    实验室工作人员为热心市民讲解如何辨别进口食品 

    本报记者 张晓科 摄

    鲜亮腐竹添加有毒物质

    “不要过于苛求食品的卖相,像这些腐竹、鱿鱼都是添加了违禁物质,才有好卖相。”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姜秀梅拿起鲜亮的食品样本向读者展示,并拿来符合标准的出口食品进行对比,让读者现场学习辨假。“这个又黄又亮的是假的吧,但这个也不像是真的。”50多岁的读者李大妈,看着手里的两包腐竹有点拿不定主意,现场读者你一句我一句,一阵沸腾。

    姜秀梅拿起其中一包颜色特别鲜亮的腐竹说,这个就是加了吊白块、甲醛、硼砂等有毒的化学添加剂才造出来的好卖相。看着很鲜亮,还可以增强保鲜期,但这些物质都是较强的致癌物质。

    “市场上的牛肚、百叶、墨鱼等水发货都要看仔细。正常发制的水发产品看上去颜色并不很鲜亮,边缘会有些发黄,或者是有些自然存在的纹路。但是用火碱发制的水发产品摸上去硬邦邦,颜色也是雪白、鲜亮、均匀的。大家在购买时可以闻一下,用化工原料发制的水发产品有碱味。”

    本报记者 李倩 本报通讯员 王勇

    专家现场揭穿甜“蜜”谎言

    “我们家老人、小孩每天都喝蜂蜜,很多超市的蜂蜜价格差别很大,有些买回去就开始沉淀,究竟怎么鉴别真假啊?”不少读者都挤在食品样本辨假台前,迫不及待地等待专家揭开假蜂蜜、毒腐竹、水发鱿鱼等劣质食品的真面目。 

    实验室工作人员姜秀梅打开准备好的几个蜂蜜样本,让读者先闻闻味道。“这个是真的,有天然的香味。”一位读者闻了闻后认真地说。很多读者也凑过来学习比较。随后,工作人员用搅拌棒分别插入两瓶蜂蜜中,提起来分别滴在纸上,让读者观察它的形状变化。

    “如是真蜂蜜,滴在纸上是一粒珠子,如是掺了水的,则会向四周扩散。”姜秀梅话音刚落,很多小记者就跃跃欲试。

    姜秀梅提醒说,真蜂蜜喝下去嗓子后面有一种辛辣的感觉,这是因为蜂蜜里有生物碱,而假的则没有这种感觉;像椴树蜜、荆花蜜、油菜蜜在13度以下就产生结晶,而掺入糖浆的蜂蜜则不宜结晶。和白糖价格差不多的蜂蜜就要注意了。 本报记者 李倩 本报通讯员 王勇

    两千多万的仪器让小记者大开眼

    “这是晃瓶器,会按照设定的时间、频率准确的工作。”在一间实验室入口处,闫秋成主任指着地上一个极不起眼的小仪器说,这个专管晃瓶子的小仪器就5万多元,“如果做实验的人员高兴了多晃几下,不开心少晃几下,强度、频率都会影响数据的结果。”闫主任半开玩笑地介绍,几名小记者也争先恐后的跑到前面,瞧个仔细。

    “太稀奇了,这些仪器太神奇了!”小记者赵紫轩禁不住惊奇地大声说,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做实验的阿姨,都是用手晃瓶子的,她小心翼翼地摸摸这些不断晃动的仪器,眼神中充满好奇。

    在检测瘦肉精的精密仪器旁,食品实验室主任闫秋成举了个生动的例子:“20吨的猪肉中,如果含有1克瘦肉精都能被准确发现,相当于发现两个大运会游泳池中滴进的一滴墨水。”闫主任话音刚落,就引来围观小记者们一阵惊奇的叫声。小记者们看到这么多精密的仪器,知道了它们的看家本领,高兴坏了。“快把它照下来,还有这位叔叔。他讲得太好了。”小记者吴俊哲不时地拉伸镜头,仔细拍下这些“宝贝”。

    本报记者 李倩 本报通讯员 王新 王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揭示毒腐竹是咋造的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