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潜航员讲“下五洋捉鳖”
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话驭“龙”潜海经历
  • 2011年08月24日 作者:
  • 【PDF版】

    在海底,“蛟龙号”机械手布放标志物。 本报通讯员 王文胜 摄

    本报记者 孟艳 见习记者 朱夏雅南

    在5000米的深海,3公里路程深潜器要走两小时,发光生物会像流星一样划过,透明的海参可被“蛟龙号“轻松捉住……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潜航员付文韬、唐嘉陵以“蛟龙号”主驾驶的身份参加了此次海试。

    23日,记者在青岛中苑码头登上了“向阳红09”船,听他们讲述“下五洋捉鳖”的深海经历。

    操作机械手捕捉透明海参

    23日,深潜试验母船“向阳红09”载着两名潜航员付文韬和唐嘉陵回到青岛。唐嘉陵和付文韬分别独立作为主驾驶完成了5188米和5180米的深潜任务。

    潜航员付文韬说,他本以为这个深度不会有生物,但实情并不是这样。色彩斑斓的大虾、稀有的鼠尾鱼、像百合花一样的生物,时不时地游过深潜器窗前,令潜航员们惊叹不已。

    付文韬介绍,在黑暗的深海中,可以看到自发光的浮游生物不断游动,白光、蓝光、红光交相辉映。由于深潜器下潜速度较快,这些生物游过窗口时,就像流星划过一样。而深潜器停止下潜时,就会有生物游到深潜器旁边。

    付文韬曾发现深潜器前方海底趴着一只透明海参,于是,他在舱内操控“蛟龙号”的机械手,伸过去,张开手,收拢,虽然海参挣扎了几下,但还是被成功地装进了采样篮中。后来,深潜人员还采集到一只扁平状的单细胞原生动物。

    “不过后来不知道是海参跑了,还是因为压力改变分解掉了,最终没能把它带上岸,非常遗憾。”付文韬说。

    拍照、聊天缓解心理压力

    记者获悉,5188米的海试,是唐嘉陵作为唯一驾驶员,带着两名科学家在7月27日完成的。此次深潜获得了大量海底照片和数据,实现了三个第一:最大深度下潜5188米,最长水下工作时间9小时14分钟,海底最长行驶距离,累计行驶3公里。

    “因为海底压力巨大,深潜器速度为每秒0.5米到0.8米,这只相当于一个人散步的速度。”唐嘉陵说,但是为了获得微地形地貌数据,必须进行长距离行驶,这次下潜累计行驶3公里,用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因为海底无光、无热,潜舱也很狭小,海底两小时会让人感觉非常漫长。唐嘉陵说,他当时心理压力确实很大,因为他是舱内唯一的深潜员。“但是压力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整个海试团队非常成熟,在技术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准备,而且已经下潜多次。”

    “我们培训时,都要在黑屋子里关12个小时,以此来训练这方面的承受能力。”唐嘉陵说,一般人在这种环境下精神会崩溃,但他们已经练出来了。

    据介绍,到了海底,深潜人员在驾驶深潜器的同时,除了朝窗外看海底景致,也会相互拍照、聊天,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

    潜心修炼备战7000米海试

    “我们回青岛后还得抓紧训练,争取参加7000米的海试。”唐嘉陵说。当记者问到是否已经取得7000米海试资质时,唐嘉陵不好意思地说,通过5000米海试,他们的资质已被认可了,参加7000米海试应该没问题。

    潜心修炼都要做什么?唐嘉陵介绍,他主要是要克服机械手操作不连贯问题。机械手操作舱外抓捕,需要靠驾驶员的视觉判断,如果判断不准,或者操作不连贯,容易让生物逃跑或者抓碎生物。机械手是主从式系统,有7个关节,在舱内的操纵系统类似手套,深潜员把手伸进去进行操作,舱外的机械手就跟着移动。

    “由于海底温度很低,有时操纵机械手时间久了,手都会冻僵,操作起来就很困难。”付文韬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蛟龙”潜海大事记
伙食保鲜西瓜32天不坏
“蛙人”张正云两次摔进海里
听潜航员讲“下五洋捉鳖”
“蛟龙号”母船返回青岛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