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13名山大学生难忘暑期甘肃支教
黄土高原上,背放学孩子过河
  • 2011年09月14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赵丽 实习生 孙璐

    8月9日,来自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13名本科生坐上火车,来到甘肃会宁县柴门乡鸡儿咀村。这里有一所鸡儿小学,伴随这群大学生的到来,因放暑假而变空旷的校园又热闹起来。

    “从一开始的好奇而防备,小脑袋们躲在门后探头探脑,课堂上的一片沉闷,转身时讲台下一片嘁嘁喳喳的议论,下课后攀上爬下的顽皮,到后来三五成群围在办公室门口,推开门遇见的是一张张仰起来的笑脸。”

    情分有了,人也要离开了。8月22日,这群“学生老师”告别了鸡儿小学,但在他们心里,支教时的那一个个小小片段,并不会被轻易抹去。

    爱心可以撑起一种共同吃苦的幸福

    讲述者 王月 2009级

    会宁县柴门乡鸡儿咀村,是会宁最靠近县城的一个村子。在干旱缺水、雨贵如油的黄土高原上,农民除了外出打工,就是靠天吃饭。

    在村子里的小饭桌上,绿色的蔬菜极少见到。在这种艰苦的条件里,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的学业。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庭的命运。

    我们的支教生活就在这个艰苦的西北小村开始了。宿舍是三间只有床板和小桌的小屋,一间简陋的教室,几张破破烂烂的桌椅是我们十三个人备课、改作业、整理调研材料的全部支撑,忽冷忽热的天气、紧张的饮水、简陋的卫生条件让我们多多少少有些不适应。但是,支撑着我们的是一张张黝黑的小脸,是每当提及外面的世界就会充满渴望的眼神。

    临行的日子渐近,不断的敲门声,不断地被一个个忸怩的小手拽出办公室,羞涩又急匆匆地塞上一件件小礼物,转身逃跑似的要走开。无论是他们送给我们的小礼物,抑或是我们留给他们的挂件、钥匙扣、小笑脸、笔记本……都早已超出了东西本身具有的价值,这是一种念想的交换。我们深深体会到,爱心可以支撑起一种共同吃苦的幸福。

    每一朵向日葵都有自己的一束阳光

    讲述者 王辰 2009级

    有的学生如王文君,认真听讲,不骄不躁,眼神坚定而温和,赢得了众多老师的青睐,因为这是我们眼中的好孩子。

    有的学生如“唐八分”,同学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只不过是他数学成绩不好甚至考过八分而已,他不敢直视你,你出的题目他说不会……这是令我们发难的“坏孩子”。

    有的学生如王爱娟,一二年级时名列前茅,三年级时大病一场,因父母怕她功课落下而留了一级,在同学们的非议声中郁郁寡欢,与所有的集体活动绝缘……这是同学们眼中的坏孩子。

    “唐八分”会在指导下做对题目时显得一脸自豪,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同学们打打闹闹;王爱娟也会在我给她讲完别人不会的题目时露出欣喜,再也不逃避我的眼神,还会牵着我的手说,“妈妈跟我说做人要自信”……

    我们经常说某某怎么样,有没有想过正是因为我们他才会这样?优秀和平庸本不是命中注定,作为其生长环境的一部分,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做些改变。

    好孩子和坏孩子,只是一种偏见。对于这些孩子们,一定的批评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永远不要只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滴水穿石,我们的批评议论虽出于无心,却总会有一天能刺伤他们的心。多些鼓励总是好的,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我们也与他们共同成长着,就像这片黄土高原上的向日葵,每一朵向日葵都有自己的一束阳光。

    赤脚把学生送过山,脚硌得好疼

    讲述者 张恩 2009级 房立营 2010级

    8月16日,本是极为普通的一天,却因为一次送孩子回家而变得与众不同。由于连天的雨,黄土高原上干涸的河沟里形成了一条条“小溪”,恰好横亘在几个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孩子们自己已经过不去河道了,没有办法,老师们只能亲自送孩子过河。

    当走到原来的过河点的时候,扔下一块大石头却露不出来,水已经很深了,而且黄河河道的泥土总是会让人下陷,只好选择另一条路。

    沿着岸边走了半个小时,终于找到了一处水比较浅的地方,但是岸边的泥一看就是陷人的那种。当然老师是冲在前面的,陷入半个小腿后已不再下陷,确保了岸边安全问题后,开始确认河道的下陷情况,又经过一系列的尝试后,虽然连大腿也都已经湿了,但是这样能保证孩子们安全渡河。

    过河时,第一个孩子比较顺利,在老师的牵引下顺利过去了。第二个孩子年龄较小,不敢过河,在再三鼓励无效之后,队友直接冲上前去抱着她趟过河去,以后的孩子们都顺利地通过了。

    河道中,三个支教老师,探路,抱着,扶着,背着……各种动作都用上了,孩子们算是安全了,又赤脚把孩子送过一座山后,我们才回到岸边。虽然脚都硌得难以承受,但是老师都很高兴,因为完成了做“老师”的任务。

    “老师,我7年后去你家找你”

    讲述者 衡华 2010级

    那天支教将近结束,一个小小的联欢会牵动着孩子们和我们的心。我们尽量让这次联欢会不带有一丝感伤,但感伤却在肆意蔓延。有的孩子忍不住落下了眼泪,有的呆在教室里不出来……

    联欢会时,有一个孩子,他坐在我旁边,虽然我至今还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的对话我永记心间。

    “老师!”“嗯?”“你喜欢八音盒吗?我跟妈妈商量好了,给你买一个八音盒留作纪念。你下午在学校吗?”“我们下午有调研活动,不在学校,所以跟你妈妈说八音盒不要买了,老师不要什么留作纪念也能记得你。”“没事的,要买,要买。”

    “老师你家在哪里啊?”

    “我家在山东省枣庄市,你问这个干吗?”“老师,我7年后去你家找你。”“呵呵,你找不到的,枣庄很大!”“没事,我问你的乡亲们。一定能找到的!到时候见哦。”

放大 缩小 默认
黄土高原上,背放学孩子过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