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吴忠民为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开药方”
建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 2011年09月18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 仲爱梅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战乱时代,还没有哪个时期的人们像今天这样焦虑。演讲中,吴忠民从社会焦虑问题入手,深入阐释了改善社会民生、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两原因造成社会焦虑

    造成社会集体焦虑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社会整体利益结构全方面、大幅度、急速地调整,大批社会成员的社会和经济位置重新洗牌,命运的沉浮不定让很多社会成员产生一种人生的不确定感。

    其次,民众信仰大面积丢失,缺少一种定力和坚守,因此经不起打击和诱惑。这一点与毛泽东时代有明显的不同,那时的人们尽管物质上不丰富,但心理上很踏实。

    有一首歌写道,“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这恰恰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焦虑的时代和人们。这又易引发社会成员非理性行为,降低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

    一个社会要想彻底消除焦虑现象是不现实的,但可以缓解,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改善社会民生,让人们的基本生存有底线,对未来有预期。

    尴尬的“两个第一”

    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成千上万,最关键的其实是以下四个问题。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制度层面上看,自由相对有余而平等相对不足。改革开放将中国引入了一个空前自由、包容的时期,但这种自由是初级的,处于“规则的真空期”,因此失去了相对的平等。

    其次,从基础阶层角度看,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生活贫困,基本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相对地位明显下降,逐渐丧失社会话语权。

    第三,精英群体之间出现利益结盟的苗头,产生大量腐败现象。

    最后,从政府角度上看,公共投入先后顺序严重颠倒。一方面,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等投入占GDP的比例非常小,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不合理的公共投入高居世界第一位。

    初级公平保障不难实现

    如何才能改善民生、维护公平正义?最基本的应对思路和做法有三条:首先,确立起共享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其次,把“藏富于民”作为一项重要国策;第三,着手建立一个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基本特征则是低水准、广覆盖、有实效。

    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完全可以脱离政治体系而存在和建立,因此,不用非得等到政治体制改革完成后再建立。

    就中国的现状来看,在现有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政府每年再追加5000亿—8000亿元人民币就足以完成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任务,这只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等和自由都不能过度
建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缓解社会焦虑要靠改善民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