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下第一家的兴衰没落末代衍圣公的成长之路
———杨义堂倾情讲述《大孔府》
  • 2011年09月22日 作者:
  • 【PDF版】

    机轰炸,别人都钻进了防空洞,孔德成却在不慌不忙地练字,他说:“天如丧斯文,我死得其所。天不丧斯文,小日本的飞机又能奈我何?”

    在山城重庆,敌了防空洞,孔德成却在不慌不忙地练字,他说:“天如丧斯文,我死得其所。天不丧斯文,小日本的飞机又能奈我何?”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庭作为中华正统的象征,专门负责祭孔活动,并世代享受安富尊荣的地位,这个家庭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家”的孔府。9月17日,本报与省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大众讲坛请到了长篇历史小说《大孔府》的作者杨义堂,请他讲述了孔府和末代主人们的故事,并分享了作者的创作体会和艺术追求。

    我怎么走进了《大孔府》

    我是一名“60后”,“文革”后期开始上小学,当时看过一本作为大批判资料的书《万恶“圣人家”孔府》,黑色的大门,门上挂着蜘蛛网,印象特别深刻。孔府简直就是黑暗、邪恶、剥削、压迫的代名词。1990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在济宁市机关工作。2004年,我到孔子文化节办公室,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去曲阜孔府孔庙,特别是在孔府内宅里停留的时候,想象着一个守寡的女人带着三个小孩和几百名仆人,怎样在这么大的一座大宅子里生活的?2005年,我参与策划和组织了全球联合祭孔活动,从中感受到孔子文化的巨大影响,就想着用孔子文化做些大事情。当时,中央电视台播了一部电视剧叫《大宅门》,一个只有百年历史的中药世家都有这么好看的故事,那么曲阜孔府这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大家族,又会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呢?我当时就找人来写剧本,但是,找了许多作家和编剧,没有一个人敢接这个活儿!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工作之便,到孔府档案馆查找资料,在曲阜大街小巷找当事人了解孔府过去的情况,渐渐地,资料收集得越来越多,孔府的情况越来越清晰,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来写《大孔府》这部大书。我白天有繁杂的行政工作,往往在夜里九点以后才打开电脑,走进剧中人物的世界。我常常写到凌晨三四点钟,随着人物的命运,有时候不能自抑,感动得自己流泪,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写。往往关上电脑以后,剧中的人物还在我脑海里穿梭。我有将近一年的时间,睡下之后,反倒做起噩梦来。直到完稿之后,我的精神才恢复过来。

    末代衍圣公再现了孔子的身影

    孔老夫子一生颠沛流离,为了理想四处奔波。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和孔夫子的成就当然不可比拟,但是,二人有许多的相似点。在满清王朝灭亡之后,孔府这个世代享受钟鼎玉食的贵族之家走向了没落,五四运动的到来,又使这个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孔子的父母曾经“祷于尼山”,最终才有了孔子;孔令贻和陶夫人年复一年地到泰山“拴娃娃”,才生了孔德成。孔德成是一个遗腹子,还没有出生父亲就去世了。1920年旧历新年,孔子77代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出生了,他出生时难产,孔府层层大门都打开,连曲阜城的正南门和孔府的垂花门都打开了,孔德成才降临,他刚出生17天,生母王氏就去世了。

    孔德成年幼时和小伙伴一块玩耍,将磕头祭祀当成童年的游戏,分明就是那位“陈俎豆,设礼容”的幼年孔子。在他10岁的时候,他的养母陶氏去世了,孔德成才得知了自己不幸的身世,他在生母坟前痛哭一场,继而跪

    求管家,要求将生母、养母和父亲合葬。一个10岁的孩童此时的担当和主见,丝毫不亚于安排父母合葬的17岁的孔子。

    养母陶氏严格的教育、几位老师和山东文化大家的影响以及《四书》、《五经》、《左传》等儒家文化经典的滋养,使孔德成认识到对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树立起了家国一体的儒家情怀。有别于溥仪为了当伪满洲国皇帝卖国求荣的行径,当日本人要他到东京出席孔庙落成仪式时,他坚决不去;当日寇临近家乡,自己面临着夫人即将生产、千辛万苦编修好的家谱没有分发、孔庙孔林无人看守的困境时,他却毅然离开家乡,南下抗日。在山城重庆,敌机轰炸,别人都钻进了防空洞,孔德成却在不慌不忙地练字,他说:“天如丧斯文,我死得其所。天不丧斯文,小日本的飞机又能奈我何?”让我们仿佛看到孔子周游列国被围困时说的“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他成立孔学会,古为今用,讲《论语》,助抗战。我写孔德成,实际是在写孔子,感受孔夫子千年之后的影响,感受到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在内忧外患的乱世风云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仍然有不灭的灵魂。

    《大孔府》是不是现代版的《红楼梦》

    我在研究写作《大孔府》的过程中,对《红楼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我感觉到,《大孔府》和《红楼梦》在主题思想、人物命运、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诸多的相似之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孔府》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

    首先,二者有着一样的悲剧主题。《红楼梦》是一部悲剧题材的小说,写出贾府等贵族家庭败落的悲剧;《大孔府》也是这样,在76代衍圣公孔令贻去世后,前清皇帝溥仪、大总统徐世昌以及各路军阀都来祭奠,一品诰命夫人陶氏为了显示孔府的荣耀,光是筹备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抬棺用给慈禧抬棺的杠夫,前面的人已经进了孔林,后面的人还没有出孔府,比《红楼梦》里秦可卿的葬礼还要浩大。但是,孔府原来在5省30县的100万亩土地,已经收不上来地租,也没有读书人再到孔府花钱捐官,孔府经济渐渐入不敷出,捉襟见肘,到大小

    姐出嫁时,为了筹齐嫁妆款,想尽千方百计也没有筹齐3000元大洋。到最后,孔府末代主人们各奔东西,飘零异地。

    其次,二者都是记录时代的百科全书。在《红楼梦》中,有宁荣二府生活的详细描写,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而《大孔府》也不乏对孔府生活风俗的细致描摹,让人们身临其境。《大孔府》还以宏大的视角,把孔府放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去审视,学潮兴起、土匪猖獗、军阀混战、日寇侵略、国共斗争、土地革命等,这些大事都一一反映到孔府中来,为孔府故事提供了广阔的时代大幕,也使读者通过孔府这扇大门,窥探到波澜壮阔的现代历史风云。

    第三,二者对各类人物命运都有深刻的思考。金陵十二钗虽然出身、性格各不相同,但都无法摆脱“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命运。陶氏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女当家人,在家族内部斗争中取得孔府的实际控制权,她结交各路军阀,来巩固摇摇欲坠的孔府经济。但是,蔡元培等要取消孔府祭田和衍圣公封号,陶氏心力交瘁,患了中风。她身体刚要好起来,随着孔府佃户们冲击孔府,这位坚强的女人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孔府大小姐孔德齐从小被当做男孩子养,是一个爱说爱笑的女孩子。嫁到北京以后发现丈夫整天和戏子们鬼混,甚至为了京剧名伶孟小冬,组织枪杀梅兰芳,她彻底绝望了,从此不苟言笑,像换了一个人,最后抑郁自杀。孔府二小姐性格懦弱,出嫁以后,发现丈夫是一个赌徒,连从孔府带来的宝贝都赌掉,一个公府千金小姐变得一贫如洗。在这种情况下,孔德懋竟然坚强起来,靠泡豆芽维持生活,成为一位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

    第四,二者书中的诗词歌赋都有迷人的魅力。《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字字珠玑。孔德成和他的老师们、结交的文化名流个个都是文化大家,书中也有大量的诗文。这些诗词歌赋在故事当中流淌,推动了故事的进程。孔德成先生在南下的火车上,妻子即将临产,日军的炮火追着火车乱炸,青年孔德成怒不可遏,用汉赋体写下了《我的抗日声明》:我中华大地,故国神州,孔孟之道,源远流长。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于天地之间,存吾浩然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此家园沦陷、祖国蒙难之际,余自甘毁家纾难,舍弃庙墓,奔来救亡。孔孟之孙,四万万众,当同仇敌忾,戮力同心,驱逐鞑虏,血沃中华!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声明,而是抗日的战斗号角,唤醒民众的黄钟大吕。

    第五,二者塑造了既相似又各有千秋的两位姥姥形象。《红楼梦》的情节线索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贯穿始终。在《大孔府》中也有这样一位张姥姥,挽救过孔府的命运。她是一位非常干练的乡下老婆婆,在孔令贻发丧的时候,带着全村的妇女们来孔府吃请,见到孔府奢侈的生活,大

    开眼界。临走时陶夫人问她要什么东西,喜欢什么随便拿。她们每人要了一篮子馍馍回家。第二次进孔府,是在陶氏去世时,孔府已经揭不开锅,已经给她们安排好了饭和馍馍,她却饭也不吃,馍馍也不拿,一路哭着走了。张姥姥第三次进孔府是在孔德成结婚时,她们挎着花生篮子,感谢小公爷减少了地租。结果遇到日本武官花谷中佐正纠缠孔德成,要主持孔府婚礼,显示东亚共荣。张姥姥拉开日本人说:“你叫花狗啊,花狗来吃花生吧!”解救了孔德成。日本人偷运曲阜的文物,张姥姥认出了千佛塔,带领百姓抢了回来。为了保护乡亲,自己被鬼子杀害。张姥姥不仅是故事线索,更是一个山东农村母亲的化身!

    《大孔府》有多少山东文化元素

    《大孔府》作为一部描写曲阜孔子后裔生活的作品,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山东文化味儿。

    《大孔府》塑造了山东文化的正统。孔子和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更是山东文化的灵魂。无孔子则无中国,无孔子更无山东。反映源远流长的山东儒家文化,歌颂山东人忠孝仁爱、诗礼传家、儒风雅韵、家国情怀,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大孔府》刻画了山东圣贤的群像。本书还围绕小圣人孔德成的成长经历,刻画了曲阜师范学校校长、抗日老英雄范明枢,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徒步参加八路的孔府教师、散文家吴伯箫,把家园献给省政府的孔府教师、前清翰林庄陔兰,济南名士、佛教净土宗大德李炳南,富有斗争精神的山东教育厅副厅长王大牛等一批山东贤达的光辉形象。日寇占领济南前夕,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主任屈万里等将几十万件珍贵的图书文物,先是运到曲阜孔府保存,后又辗转运到四川乐山,历经千难万险,使这批文物得到很好的保护。少年孔德成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也受到影响,坚定了抗战的决心。他们在大西南相互激励,教学相长,各有成就。这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山东文化大事,本书是第一次披露,写得荡气回肠。

    《大孔府》是描绘齐鲁风俗的长卷。在《大孔府》诸多的章节中,不仅展示了孔庙祭孔大典的皇皇礼仪、孔府大餐的精美绝伦,也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孔府年节习俗、曲阜大庄花会、拜冷神庙、掉疙疤、泰山奶奶庙会等齐鲁风土民情,这些风俗,有的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大孔府》留下了难忘的山东记忆。

    《大孔府》展现了山东物产的瑰宝。围绕着天下第一家———孔府的吃穿用度,书中还穿插了曲阜楷雕、广育堂老药店、玉堂酱园、东阿阿胶、山东煎饼等山东地域特产的故事。孔府参股了一家广育堂药店,分号开到北京、四川,抗战时期,这家药店为远在重庆的孔德成送信送钱,成为孔德成和曲阜联系的纽带。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下第一家的兴衰没落末代衍圣公的成长之路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