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博兴第六代吕剧传人鲍学铭
曾经,他苦练成名;如今,他进校传艺
  • 2011年09月22日 作者:
  • 【PDF版】

    鲍学铭(中)在舞台上表演。

    文/片 记者 侯晓 李运恒 通讯员 胡彬

    随着曲牌、剧目失传,吕剧老艺人越来越少,观众越来越少,又加上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研究人员,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博兴吕剧也面临濒危的处境。但在博兴吕剧团,有一个人仍在坚持着,他的名字叫鲍学铭,是博兴第六代吕剧传承人。

    从小深受父亲熏陶 十七岁开始系统学习

    鲍学铭生于1970年,祖籍“吕剧艺术之乡”———博兴县吕艺镇。鲍学铭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吕剧艺人,受父亲的熏陶,自幼酷爱吕剧的鲍学铭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唱一些吕剧名段。

    1987年,17岁的鲍学铭立志学唱吕剧,并考入惠民地区吕剧团学员班,开始系统地学唱吕剧,跟专业老师学习基本功和唱腔。内行人都知道,演员学习基本功,是从几岁就开始学习的,已经17岁的鲍学铭,身体发育基本成型,这时学习戏剧基本功难度非常大,但是鲍学铭做到了。

    双腿青紫了两个月 每天早上5点钟坚持喊嗓

    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他每天早起晚归,比其他学员多练两个小时。在练习踢腿、劈叉、打飞脚的时候,他练得特别辛苦,一天下来,两条腿疼得不敢走路,大腿肿得穿裤子都很费劲,就这样他坚持了两个月。直到有一天,他的奶奶和母亲到吕剧团看他,发现他不敢走路,脱下裤子才看到他两条大腿都变成了青紫色,鲍学铭回忆说,当时奶奶和母亲就哭了,“瞒了两个月,就是不想让家里人担心。”

    鲍学铭告诉记者,他每天早晨都坚持5点钟起床,一个人到外边去喊嗓,无论春夏秋冬,天天如此,直到现在仍然在坚持,“嗓子可是本钱,音质可得保存好,声音发生变化,演出效果可就完全不一样啊。”

    对自己从来没满足过 经常寻访乡间名师及艺人

    舞台上历练20多年,让鲍学铭在表演上细腻到位,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他的舞台经验丰富,随时能调动观众的情绪。在吕剧艺术舞台上,他饰演过《王汉喜借年》中的王汉喜,《王定宝借当》中的王定宝和《双借亲》中的马大宝等多个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但鲍学铭从来没有满足过,也没有懈怠过。为了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他经常到农村寻访吕剧艺人,学习他们原生态的演唱技法,探讨他们的表演艺术。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向名家请教,曾先后得到过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李岱江、郎咸芬的指导,他们都对鲍学铭的演唱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05年,鲍学铭考入山东省艺术学院导演系,又系统地学习戏剧导演。2008年毕业,他获得本科毕业证书。为了更好地从事自己的艺术追求,他又于2008年拜演州市文化局著名导演孙洪林为师。

    为了吕剧能代代相传 鲍学铭走进小学教吕剧

    如今,鲍学铭任博兴吕剧团团长,是大家公认的博兴吕剧第六代传承人。但鲍学铭告诉记者,吕剧老艺人越来越少,一些原汁原味的吕剧唱腔正逐渐消失,另外,曲牌、剧目大量失传,观众越来越少都是吕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第六代传承人,确实也有不小的压力。”

    困难重重,但鲍学铭仍在坚持着。为了吕剧一代一代相传,他走进吕剧发祥地的吕艺镇中心小学,义务为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教唱吕剧,使吕剧走进了课堂。目前,经他教的学生已有200多名。鲍学铭说,两百人中,大部分是五至六岁的小学生,这些学生都能够演唱吕剧传统名段,这些都为吕剧的发展和传承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经,他苦练成名;如今,他进校传艺
社区人物

蛋壳上描绘出精彩人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