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城综述之
志愿服务给力城市文明
  • 2011年09月22日 作者:
  • 【PDF版】

    很多退休老人踊跃参加本报“百姓城管”上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记者 廖杰 摄

    当临沂决定要为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而积极努力时,每个居住在这里的人从未置身事外。在全民总动员、如火如荼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志愿者数量几年间呈几何倍数增长,90后、社区“五老”、白领、农民工……义务服务网络覆盖各个市民群体。

    沂蒙大地在继承无私奉献的红色传统基础上,经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践,以文明的名义运行着一场“做一个文明临沂人”的自我精神塑造和革新。

    32万志愿者

    32万!这是临沂市各类志愿者的总人数。这个数字,恐怕还不包括此前在民间和网络上活跃的义工们。从30多个松散的义工组织,到如今成立的临沂市志愿者协会,尽管他们每个人的模样、名字并不为人所熟知,但小红帽、红马甲和小红旗是他们的统一形象。

    今年刚参加高考的袁瑞明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志愿者。他的义工之路,从一次到特殊儿童教育中心的探访开始。一看到那些患有孤独症、脑瘫、听力障碍、不得不让老师手把手照顾的孩子,这个90后男孩忍不住掉下泪来。“我得尽自己的力量为他们做些什么。”

    2009年3月,他所在的中学成立了爱心社,他义不容辞地加入其中,从那时起,每周六他和伙伴们风雨无阻到临沂市特殊教育中心和河东区天使国际特殊教育学校,帮孩子们辅导功课、洗澡、做游戏。

    升入省城的大学后,袁瑞明又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高中三年我都没有因为辛苦而退出,以前没有放弃过,今后,这一点永不改变。”袁瑞明说。

    以文明的名义

    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或许是因为受到这个城市其他人的行动给予自己的感动。比如,汪昭华,这个“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14年前在路上执勤时,被每天手拉着手护送学生过马路的六位爷爷奶奶所感动,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志愿者行列中。

    或许是因为感受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享受到创城为民的实惠,在银雀山街道东苗庄社区,72岁的段传光和其他15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一起,每天戴着小红帽,胸前挂着“义务监督员”证,在附近网吧巡逻,不让未成年人进入……

    除此之外,城市的管理者也在积极行动擦亮城市流动窗口。“文明出行”、“创城争先锋、文明当标兵”等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起来。100个服务站、100支队伍、100个配置项目,16.8万名青年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官方组织的“青春助力行动”中。

    在全民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志愿,代表了一种普通的心态。即便远离测评的条文、标准和规则,但这场以文明的名义塑造整个城市形象的践诺中,人心已经悄然发生了春风化雨般的细微变化。

    现代城市公民

    在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在临沂举行前夕,来自北京的赛会运营团队的一名工作人员遇到了一件事。一天晚上,他打车从场馆急着赶回酒店,在一个路口绿灯亮了,前面的车却不见启动,的哥替他着急就按了声喇叭超车过去打算跟前车车主知会一声。超了车才发现前面的车抛锚了,正在拖车。“这个的哥很抱歉的样子,赶紧跟前车车主道歉不该按了喇叭又超车,我觉得临沂人真的很善良,很有风度。”

    这位的哥是不是“的士标兵”,我们无从求证,但他作为城市居民中普通一员,在面对乘客、面对同行车主时的谅解与礼让不也是一种豁亮的文明态度吗?

    有专家称,志愿服务是现代服务意识中的一种,投身于志愿服务,是一方居民向现代城市公民身份转变的表征。当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中,感受着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不知不觉中,随着城市一同变化着。

    本报记者 刘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挑刺”是为了让城市更美丽
志愿服务给力城市文明
“沂河如今美得让人陶醉”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