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电子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竹叶碑“复活”
  • 2011年10月21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郑雷

    明媚的阳光洒在坊子区的东王松村,村子中央刚刚修缮一新的松竹园内格外亮堂。

    这座位于村子风水宝地的园子里,供奉着一座明代皇帝御赐的祠堂和巨型石碑。祠堂的主人叫做许舜民,东王松村人,是明代万历时一位行侠仗义的官员。

    东王松村村民们说,他们坚守和保护的不仅仅是珍贵的国家文物,更是祖先传承下来的正义不屈的精神。

    “文革”中文物被严重破坏

    如今的松竹园外围是灰色砖墙,大门楼中央两扇红色木门上用烫金大字写着“祖德传家远,宗功继世长”。

    推开木门,祠堂和石碑就在里面。

    经历“文革”浩劫前,共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明代皇帝表彰许舜民的,一块是赐予许舜民之母范氏的旌表碑。如今,当年赐给许舜民的石碑主体在“文革”中不知去向,只残存下一个巨大的石龟碑座,放在松竹园里的碑座中央还留着石碑断后的痕迹。

    赐予许舜民之母范氏的石碑在“文革”中从中间断为两截,1996年,东王松村村民仿照石碑破坏前的样子,将石碑再次拼接在一起,并修建了碑楼,放置在了松竹园中央。

    这座石碑通高2.63米,碑首题有“圣旨”两字,碑身刻有正文共9行136字,记载了朝廷对于许舜民之母范氏的褒扬。石碑由一整块竹叶石雕琢而成,下面有石龟碑座,石碑表面,犹如一片片竹叶铺在上面,非常好看,而每当雨天碑身被雨水淋湿,便立刻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竹叶纹状。

    刚刚修缮一新的祠堂,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原有明代古式建筑的风貌,小青瓦,红木柱,祠堂主体依然保留了明代的青砖和大青石地板,从屋子四角的四块压檐石上的花纹,还能看出万历年间的雕刻风格。

    祠堂叫乡贤祠,内摆放着许舜民的画像和家谱,因为经常漏雨,还装上了新式的隔水天花板。

    “文革”之后,饱经破坏的祠堂和石碑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修复,第一次是在1996年,村民自发捐款3万元,第二次是今年,村里投的钱。

    祠堂和石碑曾是村子的荣耀

    许舜民是明代一位行侠正义的清官。在1598年(万历二十六年)中进士,1599年,他与三位同事被吏部派往河间府为官。其中一个人被分配到了河间县任知县,却因为害怕当地劣绅王虎和他的势力,迟迟不敢赴任。得知此事的许舜民便提出与同事换任,获准后,毅然奔赴河间县就任。

    王虎在当时是河间一霸,倚仗自己的亲戚是皇帝身边的红人,霸占土地,抢占民房,欺压百姓,乱杀无辜,而前任知县因为害怕,只是对王虎进行奉迎。许舜民在前往河间就任途中,拦轿喊冤者众多,等到达县衙时,状单已经装满了竹箧。

    经过随后的暗查私访,许舜民掌握了王虎的确凿罪证,随后将他传到县衙,在公堂之上,许舜民历数王虎罪行,又晓以大义,望其认罪伏法。而王虎自恃朝中有人,不仅拒不认罪,还咆哮公堂。

    许舜民拍案而起,指着王虎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何况尔等劣霸”,便扔掉乌纱,命令衙役施加重刑。因为衙役们平时也饱受王虎欺凌,用刑时格外用力,当场将王虎杖死堂下。

    许舜民回到书房,为了不连及他人和部下,吞金自尽。消息传开后,河间县万民自愿上书,形成万民折。皇帝在了解实情后,追赠许舜民为兵部主事,并下旨在东王松村为许舜民盖乡贤祠。

    随后河间县40个乡民不远千里,从河间县将御赐的两座石碑用八抬大轿,抬到了东王松村。

    建好的乡贤祠和石碑,对于东王松村尤为珍贵,成为了这个小村子的光荣。

    最重要的是精神传承

    如今东王松村有1600多户居民,其中90%以上的人都姓许。在乡贤祠内的许氏家谱上,许舜民是第7代,如今村里辈分最小的已经到了第二十四代。据估计,70%的东王松村村民都是许舜民的后代。

    今年75岁的许际修老人依然记得,他还是个孩子时,乡贤祠周围种着二十多棵直径近一米的柏树,每到了夏季,参天的柏树让祠堂四周郁郁葱葱。

    在许际修的记忆里,在1958年,为了修水库,这些柏树开始被砍去,当推土的桥板用,随后便是“文革”,两块石碑,一块被拦腰砸断,一块被弄丢。

    令人欣慰的是,1996年,东王松村村民们开始重拾老祖宗的遗产,许际修是当时修复工作的负责人之一。据他统计,当时修复石碑和松竹园门楼的是村里的八个老人,平均年龄为71.3岁,其中一个老人还参与过人民大会堂的建造。

    八位老人无偿工作了3个月,才将石碑和门楼修复好。修复时,不仅村里姓许的人着急,外姓的人同样着急,这也让村民们更加团结。

    许际修记得当时有个夫家姓张的新媳妇在河边洗衣服,看到老人们在干活,随即放下手里的衣服,当了一天的义务工。

    2005年,松竹园曾被潍坊市政府授予了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由村里出钱,村民再次对松竹园和里面的文物进行了修复。

    十几年来,村民们一直守护着松竹园里的一切,他们并不奢求祠堂和石碑成为多么了不起的文物和景点,只要能将它们保护好,将祖先两袖清风、正义不屈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便是最大的满足。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代竹叶碑“复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