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三不孝”之我解
  • 2012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魁章

  读了2月13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谁说的》一文,笔者有不同意见。不错,这话确实是孟子所说,因为《孟子·离娄篇上》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只是孟老夫子仅仅说了“无后为大”之不孝,对“三不孝”中的那两种不孝没有直接点明。到了东汉时代一位叫赵岐的经学家才又为他做了补充。赵岐在《孟子注》中说:“于理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努力上进求得功名,用挣得的俸禄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没有后代,断绝了祭祀先祖的香火,这是第三种不孝,也就是孟子说的最大的不孝。
  由此,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体会。
  体会之一:从赵岐的“三不孝”可以看出,其第一条是针对舜父母的不良行为引申出来的,第二条是以虞舜的事迹和贡献为榜样提出来的,第三条是从孟夫子对舜的“不告而娶”的质疑说的那段话演化过来的。
  赵岐的说法发挥了孟子的思想,说出了孟夫子没有说出的话,这就是因为舜的婚事引出了舜的父母的过错。而舜的正确之处就在于他没有按照父母的错误想法去做,而是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用“不告而娶”的实际行动,纠正了父母的过错,舜仍然是践行孝道的大孝子。
  被孟夫子和赵岐所肯定和赞扬的舜的这种做法,还解决了孔夫子也没有说清楚的一个问题。孔子要求人们对父母的一切行为都要采取“不违”的原则,可是一个人的一生哪能一贯正确和不犯错误,而深具孝心的子女们又怎能眼看着自己的父母一直“过错”下去呢?对此,孟夫子说可以按大舜的办法采取能动的措施给予纠正;而赵岐的说法就更为直接了,他指出子女对父母过错的阿意曲从,非但不是孝的行为,而且是陷亲不义的行为!这样一来,就对孝顺的“顺”字给予了辩证的说明,对一味愚孝的行为给予了纠正。
  综合孔孟两位夫子和赵岐的说法,就是如果父母有了过错,子女应该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去给予纠正,实在不能一时说服他们,也不能硬来,更不能惹他们生气,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做补救工作,将由此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
  体会之二:从孔夫子到孟夫子,从《孝经》到《二十四孝》,都对孝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但是仔细品味一下,赵岐提出的“三不孝”似乎已将孝的主要内容给予了概括,至少从三个方面对孝的内容做出了解释,还改变了人们几乎只把“无后”作为不孝的说法。
  按照赵岐的意思,身为子女的第一孝,是在充分孝敬老人的同时,对于他们的过错不迎奉,不照办,并且尽力挽回其不良影响。在家庭内部坚持“父慈子孝”的好传统,在社会上树立和谐家庭的好形象。第二孝,面对家庭困境,子女应该通过个人奋斗来改变贫穷状况,使父母从衣食住行到精神生活上都享受到至孝的同时,子女还要对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有所作为。践行的第三孝,就是及时娶妻生子并教育子女健康成长,以使家族后继有人。
  体会之三:将赵岐的“三不孝”联系起来看,它们之间还有着层层递进的密切关系,子女们行孝缺了哪一条都不行。最明显的是,如果前两条都做得很好,但是不娶妻生子,没有自己的后代,无人去继承你的好思想、好家风和偌大的家业与事业,这个家由此消亡在了你的手里,这岂不是最大的败家子,最大的不孝之子?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家庭可能影响不大,如果这样想、这样做的人多了,就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孝,还会对整个民族、国家以及人类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这样看来,说无后为大不孝,就不显得过分了。就是用现代生男生女都是一样的观点来看,这个“三孝”的道理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因为他们和她们都有繁衍后代的能力和责任,都不应该犯“无后”的大忌。
  现在看来,这个“三孝”与“三不孝”的问题,还包含着辩证与发展的观念,也跳出了个人家庭的小范围,涉及民族、国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发展的大道理,蕴含了我们祖先认识人类、认识社会的觉悟、智慧和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