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饽饽磕子收藏狂人逄焕健
  • 2012年03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逄焕健手拿“饽饽磕子”仔细研究。(资料图片)
  逄焕健在为自己收藏的“饽饽磕子”整理编号(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霍晓蕙
  饽饽磕子是什么东西?它的学名是面食模具,简称“食印”。青岛收藏家逄焕健自1969年起收藏饽饽磕子7000余件,其藏品从晚唐、宋、元、明、清至20世纪60年代跨越1300余年,有木、石、玉、银、锡、陶等多种材质,婚丧嫁娶、生日祝寿、上梁祈福等多种用途,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这批饽饽磕子藏品工艺造型匠心独具,花色纹样浪漫不拘,既是我国千百年来多个朝代食印艺术的精粹,也是中华面食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见证,成为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收藏饽饽磕子7000余件
  三四十年前,胶东家家户户过年都用“饽饽磕子”做花样馒头,现在很少有人用了,但这些磕子在逄焕健眼里,却是难得的宝贝。逄焕健说,1969年春节回老家,见到奶奶做馒头用的“饽饽磕子”,觉着好玩,开始收藏磕子。2005年,逄焕健在韩国发现,一家酒店居然用中国的“饽饽磕子”在一面墙上制作了一幅巨大的壁画。自此,逄焕健有了收藏“饽饽磕子”的紧迫感。经考察,我国的饽饽磕子主要产自胶东地区,这给逄焕健提供了便利条件。有时为得到一个有收藏价值的饽饽磕子,逄焕健不惜与竞争对手竞价,一定要把好的东西保留下来。他在2009年就收藏了5379件饽饽磕子,获得了“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成为名副其实的收藏中国面食印模“第一人”。迄今,他已收藏了7000多件“饽饽磕子”。
  老逄的饽饽磕子都被分门别类整理,精心放在一个个箱子里。大的足足有磨盘这么大,而小的却只有人的小拇指头肚大小;图案纹饰更是花样繁多、异彩纷呈,猴子、老虎、狮子、马、鹿、龙、鸡、燕、凤、鸟、鱼、虾、蛙、蝉、寿桃、石榴、佛手、南瓜、荔枝、茄子、莲花、莲蓬、向日葵、百合等不一而足,既有常见的传统艺术纹样,又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意象对应图案。在用材上以木质为大宗,其次为陶质的,再次为石质、玉质、砖质、锡质等材料的。
  “石榴”饽饽磕子非常多,老逄介绍,石榴多子,渐而成为祝福婚后多生子女的象征物。相传北齐安德王到李妃娘家赴宴,李妃娘就以两个石榴相赠。唐宋以来以此为赠品,祝愿多子多福之风俗甚盛,石榴印模也就应时而生。胶东旧时的婚俗中,男女双方定亲换帖后,女方送给男方的礼物中,必须要有印模制作的面石榴,八个或十个,让女婿吃一个,其余的分送给邻里或亲朋,以表示孩子定亲了。男方在迎娶女方时轿内也必须挂上一对面石榴。这种专为结婚用的石榴面食印模,都是成双成对的。
  “蝙蝠”饽饽磕子也很多,它是“福”的象征。以“荔枝”为题材的亦不少见,是取其“利子、立子”的谐音,以音表意。此外,还有象征“岁寒三友”的“松、竹、梅”和象征“四君子”的“梅兰竹菊”饽饽磕子。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的饽饽磕子,也多姿多彩。如“嫦娥奔月”、“鲤鱼跳龙门”等。 
  “我收藏的大量千姿百态的胶东饽饽磕子证明:南方米、北方面,在北方,山东不仅是一个面食大省,而且在面食艺术上也独树一帜。多年来素有‘面食文化,尽在三晋’的说法,那么山东的面食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是个什么地位,有待商榷,这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逄焕健说,胶东饽饽磕子在胶东民俗生活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胶东地区历史最悠久、持续性最强的一种古老而又不断出新的面食文化民俗事象,渗透在胶东民俗生活的四时八节以及许多重大的礼仪活动之中,如春节、清明节、七月七、中秋节、盖房上梁、婚礼、生日寿诞等都有专门的饽饽磕子,囊括了人生各个生活环节,以至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它的踪影并且流传至今。

想建一个“食印”博物馆
  收藏饽饽磕子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证书,不仅引来了啧啧的惊叹声,也为逄焕健赢得了“收藏狂人”的称号。收藏界人士纷纷感叹,搞民俗品收藏也能搞出个名堂!青岛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市社科联主席、学者徐万珉先生专门为此主持召开了“中国历代面食模具暨胶东民俗文化遗存饽饽磕子藏品”专家鉴定会。2010年,山东省民俗学会与齐鲁晚报联合评选“十大民间文化守望者”,逄焕健入选。
  在完成历代“食印”的抢救性收集后,逄焕健决心将这些民俗艺术品展示出来,让公众认识“食印”,了解中国悠久的面食文化。
  从2006年起,已是退休年龄的老逄不仅没有退意,反而更加忙碌。为展示中国历代“食印”,逄焕健计划在青岛创办民俗园,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食印”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凭着老逄与生俱来的民俗情结,特别是有几万件民俗品做基础,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并切实可行的青岛民俗园方案出台了。老逄的民俗园梦竟使参加论证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顿时活跃起来,博得了满堂喝彩。专家、学者们对《青岛民俗园》方案的充分认可,使老逄对建园充满了成功的信念。由此,开始进入了更加艰辛的民俗园实施阶段,可是就在老逄夜以继日地在看好的地块上着手进行具体筹划时,却突然病倒了。咳嗽两个月不见好转,经医生诊断,是肺癌。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老逄深知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但越是这样他越是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特别是对他视之为生命一部分的胶东饽饽磕子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已经达到了让他痴迷和欲罢不能的境地。
  “从面食到祭食,到礼食,再到祥食,研究饽饽磕子的文献资料和实物,就可以看到中国面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逄焕健告诉记者,他现在整理的有关面食印模的文字资料已有20余万字。
  “守望着几千件雕刻精美、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饽饽磕子遗存,我既感欣慰,也有惆怅。欣慰的是,在搜集和抢救这批文化遗产中,特别是在与日、韩商人的‘争抢’中没有留下什么遗憾,大批的饽饽磕子精品乃至孤品基本没有流失。惆怅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饽饽磕子的保护传承、研究利用却做得不尽如人意。”逄焕健说,在传承方面,自己也考虑过“申遗”,并认为有相当的理由申请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研究方面,也有出书的愿望;他也竭力地对饽饽磕子进行开发和利用,“这么多年,风风雨雨,收集的过程已经过去了,但是我现在还有个郁闷的事。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不可再生,也濒临灭绝,我想建一个中国历代面食模具博物馆。这也是我的一个心愿,想把这些东西保护下来,传承下来,让后人知道历史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如何热爱生活。可我目前的身体状况,让我感觉力不从心。”
  “希望能够通过您的报道,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对饽饽磕子文化艺术的关注,同时也期盼着方方面面的有识之士参与饽饽磕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携起手来共享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笔丰厚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