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爱失独者是民生“新考题”
  • 2012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在“失独”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失独者们盼着能有相应的政策让他们失独后的生活无忧,也希望全社会能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失独家庭面对的物质、精神、养老等问题也会成为一道考验决策者的民生新考题。
  □本报评论员 黄广华

  今年7月,央视《新闻周刊》一期关于失独家庭的报道,让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走进了公众的视野。22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位失独家庭的老人,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悲苦和无助,以及担忧的种种问题。(详见本报D06、D07版)
  我国实行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但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因为遭遇命运的不幸,失去了孩子,这也让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陷入困境。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百万个失独家庭。遭受“失独”之痛的老人,已经成为社会上一个特殊的群体。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希望所在,失去唯一的子女,对于这些父母来说便失去了生活的全部。事实上,除了失子之痛,其他精神上的折磨也让失独者痛苦不堪,他们的精神极度敏感脆弱,常因无法接受现实而走向自我封闭。随着失独人数的增加,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才开始倾向于这一群体。而如何解决这些失独者现实的物质和精神困境,成为摆在政府决策者面前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政策规定,对独生子女死亡的夫妻,自女方年满49周岁起,夫妻双方每月分别享受120元特别扶助金。扶助金虽然能部分上解决失独家庭的生活困难,但他们面对的孤独,绝望的精神困境以及未来如何养老的问题,都不是目前发放扶助金所能解决的。
  除了发放扶助金,有地区已开始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失独者进行心理辅导。但失独群体中的个体差别性也增加了精神救助工作的复杂性。所以,在对失独者进行精神救助时,保证救助工作科学有效,形成长效机制就更显重要。
  失独,已经不仅仅是哪一项政策的问题,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现在需要直面的是,应该在哪些方面,做些什么事情为这个不幸的群体减轻一点痛苦和负担。政府部门和整个社会要去关注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应承担起相关责任,给他们营造一个关爱的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爱心关怀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一点一点建立起生活的信心,重获阳光。说到底,如何让失独老人安度余生,是一道新的民生考题,应及早提上日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