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齐鲁晚报数字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察言观色看人心(评)
  • 2012年08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文/胡艳丽

  察颜观色,通过对方一个不经意的小表情、小动作破解其深藏的内心奥秘,是行走于百态人间人们的一个普遍心愿。世界太复杂,谁不想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探知动作、表情背后潜藏的危机呢?美国电视剧《Lie to Me》(别对我说谎)的热播,更是点燃了人们破解微动作、微表情的热情火药。一时间各路“神仙”纷纷著书立说,鱼龙混杂,那么究竟人们的表情、动作能否透露内心深藏的秘密?
  中国“应激心理微反应”学科带头人姜振宇,在书中破除了诸多不靠谱的“读心”神话,带领读者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一步步破解人类的丛林基因密码,帮助读者分析人类微表情、微动作后引藏的心灵秘密。作者首先从实证案例出发,用科学的论点、论据击碎了很多流行电视剧里的“读心”谎言。那种以眼神向左向右、肩膀是否抖动等判断一个人是否心虚、编造假话的判断方式,仅是片面的经验之谈,缺乏科学根据。
  作者给出的科学答案是,要想准确获知应激微动作、微表情代表的心理反应,一定要通过 “有效基线测试”,确定人物专属的反应习惯,只有找出当事人在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才能在应激事件面前,敏锐察觉当事人的不正常反应。另外还要具体情境具体分析,比如人物的成长环境、性格特征、基于此事件的前因后果,由此所受到的不同刺激,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后果等多因素综合分析,通过专业敏锐的观察,抓住影响人物瞬间即逝的“第一反应”,才能准确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
  人的表现具有一连串叠代反应,为什么一定要捕捉应激事件的“第一秒”瞬间呢?作者指出,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丛林基因代代相传,形成了基准的条件反射模式,几千年的文明社会发展史并不能改写遗传基因图谱。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第一应激反映,仍是属于弱肉强食、非生即死的丛林模式,有明显的规律可循。
  作者在书中以生动的案例和图示,展示了人们在各种应激反应下的微动作和微表情,尤其是人和猩猩在相同刺激下产生的瞬间相同表情,更是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始终是蛋白质动物,超脱不了动物的本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脸谱和动作,同影视作品都经过了艺术夸张处理,在现实生活中它们都是微小且一闪即逝的,来不及让人们定睛细瞧。很多时候,与其察言观色,不如静观已心,与其揣测别人,不如认知自己。
  人心的复杂性,如同大海,隐藏着数不清的急流旋涡和不可控性,今天的厌烦有可能变成明日的喜欢,今天的亲密无间同样可以变成明天的形同陌路,以不变的认知破万变的局,其中风险不言自明。

《微反应—— 姜振宇教你察言观色》 姜振宇 湖南文艺出版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