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独居老人吃上温情午餐

  段爱兰老人津津有味地吃着居家养老服务社送来的饺子。 
   文/片 本报记者 李晓闻
  在青岛市市南区,如果白天家中有独自在家的老人,不仅可以每天中午到专门的“老年餐桌”用餐,还可以享受送餐服务。自2007年以来,位于八大湖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社不仅坚持为市南区的老人配送午餐,还主动承担起老人们的各种需求,成为社区老人们的贴心儿女。
伺候老人,大龄社工不言累
  10日7点,住在八大湖街道的赵红卫就赶到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社,为当天预订午餐的老年人准备食材。根据这里的食谱,每周三吃饺子,这天包的是芸豆馅饺子,赵红卫和居家养老服务社里的社工姐妹们商定好了就分头出去买菜、备料,9点多开始热热闹闹地包饺子。10点50分之前,社工们已经带着装在饭盒里的热腾腾的饺子,兵分几路到各个社区给老人们送餐了。如今每天预订午餐的有50多位老人,需要送餐的也有十几户,最远的骑电动自行车需要一个多小时。
  在八大湖居家养老服务社,有140多名像赵红卫一样的社工,大多为40岁以上的失业、下岗或就业困难人员,在这个非盈利性的公益组织里,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为老人买菜做饭、配送午餐。尽管每天一大早就要上岗工作,但这群热情乐观的社工们一有活总是抢着干,从不叫苦叫累。如今,八大湖居家养老服务社不光为市南区存在“养老难”的家庭配送午餐,还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清洁卫生、精神关怀等全方位服务,在全市范围内也渐渐有了名气。

8块钱,老年午餐干净又好吃
  “大叔,我是居家养老服务社的,给您送饭来了!”11点刚过,赵红卫就带着一盒热气腾腾的饺子,来到吴兴路18号楼院的一户家庭。住在这里的是71岁的段爱兰和74岁的王叔和,虽然住在小儿子家里,老两口却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吃上儿子和儿媳做的饭。一个多月之前,王叔和颈椎出了些毛病,老两口中午就不再自己做着吃了,而是选择从居家养老服务社订餐。
  “平时是两菜一汤再加上馒头,礼拜三吃饺子,搭配最好了!服务社做得干净、有营养,我们吃得也有滋有味。”捧着赵红卫送来的饺子,段爱兰高兴得合不拢嘴,她说,这份配餐的价格是每份8块钱,她和老伴吃得少,俩人吃一份就够了,一个月才花一二百块钱,请个钟点工做饭还得一千多块钱呢!
  如今,居家养老服务社一份午餐的价格是8块钱,对于高龄、空巢、经济困难的老人则实行免费配送,让不少老人感到很贴心。

荤素搭配,菜谱每周一换
  10日中午,同样住在吴兴路18号楼院的73岁老人张伯玲刚刚从超市买完东西回来,提着两个购物袋来到居家养老服务社领取配餐。“有的老人是我们直接送餐上门,有的离着近自己就来取了,还有的可以直接到这里来吃。”居家养老服务社负责人刘玉荷告诉记者。
  张伯玲此前一直和老伴两人生活。前不久,老伴去世了,对孤身一人的张伯玲来说,吃饭成了老大难。炒一个菜吧,觉得吃得不够好;炒两三个菜吧,又觉得一个人吃不值得。后来,张伯玲从报纸上看到有关居家养老服务社的报道,就试着打电话过来订餐,才吃了半个多月,就已经赞不绝口了:“服务真好,做的饭也好吃,还卫生!”有些耳背的张伯玲几乎听不清楚记者在问什么,却一个劲地竖着大拇指夸服务社的饭菜好吃。
  “周一:红烧刀鱼,肉炖豆角,鸡蛋韭苔,稀饭;周二:排骨炖土豆,炒油菜、胡萝卜,紫菜蛋花汤……”当周的食谱上,每天一荤两素一汤,五天不重样,营养搭配也合适,社工们告诉记者,食谱每周一换,老人们订餐也是每周订一次。  

待老人如孩子,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13时左右,服务社送餐回来的社工还是寥寥无几。刘玉荷解释说,大部分需要送餐的老人都是孤身一人在家,有的老人不希望社工送完餐马上走,社工就会留下陪老人吃完,再帮老人洗刷碗筷、打扫一下卫生等等。有时候老人吃着吃着会突然想要吃点别的,社工就二话不说跑下楼去买。通常来说,等到老人吃舒服了、没有别的要求了,社工们才会放心离去。
  服务社的热线电话85972640既是刘玉荷的办公电话,也是她的私人小灵通。电话24小时保持信号畅通,不论是不是上班时间,也不管来电者的目的是不是订餐,刘玉荷都会认真对待,尽心尽力满足每一位老人的要求。“有些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平时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会打这个电话,让我们帮忙买个药、陪着打个针什么的,这些要求没有一个社工会拒绝,大家都抢着干。”刘玉荷感叹说,服务社的每一位社工,对待老人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有的社工会把自己在家里蒸的包子带给老人吃,有的社工还会自己缝制衣裤给空巢老人送去。

敬老爱老, 市场、口碑双丰收
  就在陆续送餐归来的几位社工忙活着清洗饭盒、收拾厨房的时候,居家养老服务社的热线电话还响个不停。接完电话的刘玉荷告诉记者,来电者称希望服务社能单独给自家老人做爱吃的饭菜,这让刘玉荷感到有些为难。“老人就像孩子一样,难免会有各种要求,还有些住在四方区、李沧区的老人子女打来电话说要订餐,这样的我们还真不敢接,毕竟我们人手有限,而且我们的社工也都是上了年纪的。”刘玉荷说,有好几个老人住在六楼、七楼,老居民楼又没有电梯,四五十岁的社工们往往跑一趟就累得要喘半天气。
  今年54岁的刘玉荷在服务社已经工作了5个年头,对服务过的老人都相当有感情。“社区里有个95岁的阿姨,每次我一去她就高兴得不得了,隔一段时间不去看她,阿姨就会打电话来埋怨我半天,就跟个小孩似的。”刘玉荷笑着说。
  在刘玉荷和她的社工姐妹们的努力下,居家养老服务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先进社会组织、青岛市民办非企业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等等,2009年,刘玉荷还荣获了青岛市“十大孝星”提名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