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学同学一同参军合伙创业
创业路上有歌有泪,四年间他仨将家庭作坊发展成近百人规模的企业
  • 2013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牛祥路(左)、董传义(右)和王伟林(中)三人在车间。
本报记者 邢孟 通讯员 孔令符

  在成武县汶上集镇有这样三个年轻人,初中时的同学,毕业后一起参军,复员后合伙创业。经过四年的努力,他们的企业初具规模,他们的梦想越来越近。

三个好兄弟中学结缘
  牛祥路、董传义、王伟林都是成武县汶上集镇人,三人同龄都是28岁。提起三人的缘分还要从他们的初中生活说起。2001年,分别居住在汶东、董楼、长李庄三个村庄的牛祥路、董传义、王伟林一同考上了成武县汶上集镇中学。上学期间,由于三人的座位比较靠近,加上脾气性格比较合得来,关系自然也亲近些,三年的学习生活让这三人成了好朋友。
  2003年初中毕业后三人都没有考上高中,未来的路何去何从成了摆在他们三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是继续上学复读,还是外出打工或去学习一技之长?经过三人的商议,决定同去参军。幸运的是,他们的想法也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2005年11月,三人同时成为军人,并都选择了武警。牛祥路、董传义进入武警四川某部,王伟林走进武警内蒙古某部。虽然三人并没有在同一个部队,但是部队期间,三个好朋友时常书信往来,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一场酒后,三人决定合伙做老板
  2007年,王伟林率先从部队退伍,第二年,牛祥路和董传义也相继复员转业。为了尽快适应社会,三人都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但由于三人的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一技之长,打工之路颇为坎坷。他们三人分别在上海、苏州等不同的城市辗转,当过保安、泥瓦工、工地杂工,一年下来虽然付出了不少艰辛,但收入却不尽如人意。
  2008年春节,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了一起,把酒言欢,回想起各自的打工生活,三人心中无限感慨:难道年纪轻轻的我们就这样生活一辈子吗?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创业当老板,开创一片新天地?
  “回家办厂,我们自己当老板!”打定主意后三人开始行动。在确定自己的创业项目时,三人进行过周密的考察。考虑到家乡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丰富适合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三人想从电子配件组装及服装等行业入手,但由于资金有限,最终三人决定从成本较低、技术要求也不高的服装行业入手。
不好招人,买上水果上门“请”工人
  确定了创业目标后,三人开始找厂房、筹集资金、买设备、招工人,有条不紊地做着前期筹备工作。然而,创业并非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三人都是农村出身,家里人的传统思想是希望他们能赶紧结婚生子,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工,平平稳稳过一辈子。但是,三个年轻人就是有一种不放弃的韧劲,虽然遭到家人的阻拦,但没有开始就放弃不是他们的特点,更不符合军人的特质。三人顶着压力决定干出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
  2009年5月,三人将自己的转业费全部拿了出来,又向亲戚朋友借钱购买了20台机器。没有厂房,牛祥路就将自己家的一座70多平米的老房子腾出来当做车间,聘请了技术员,就这样,“成武县中原制衣厂”在一阵鞭炮声
  中开业投产了。
  牛祥路告诉记者,制衣厂开办之前,最让他们头疼的是工人问题。虽然附近村子有不少村民都在制衣厂打工,由于他们是初次办厂,规模小又没有知名度,因此很少有工人前来应聘,尤其是缝纫技术工人。无奈之下,他们三人只好买上水果挨家挨户地上门去“请”,并许下种种不亚于其他工厂待遇的承诺,在他们的努力下,终于招齐了23名工人。
不懂维修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虽然厂子如期运转了起来,但是由于三人都是门外汉,也没有学过经营管理,因此创业初期的艰辛至今回想起来都深感“往事不堪回首”。“什么事都要我们亲力亲为,大冬天四五点钟起床骑着三轮车给别人送货。”王伟林说,那时他们条件有限,他们三人不仅要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还要负责管理、跑订单,甚至比工人干得还要多,几年下来竟慢慢学会了机器的修理维护,成了大杂工,但是再苦再累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为了接订单,三人辗转烟台、海阳、临沂等地联系业务,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家庭作坊要想被人认可谈何容易?他们不但常常被拒绝,甚至有时候还被当成骗子被扫地出门。可他们就是靠着一种不放弃的信念,“死缠烂打”,最终一家服装厂同意先给他们几千件的订单,但这次的订单却是一笔赔钱的买卖——为了争取到对方的信任和后续合作,三人承诺这批货他们都不收钱。“这算是我们创业的学费,要不怎么能快点上手?”王伟林笑着说。最终,货物如期合格交付,他们最终也被认可。现在,和牛祥路他们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就有5家制衣厂。
梦想不曾止步,他们还要一路前行
  2010年春节过后,他们又投资13万元增添了30台设备。制衣厂红红火火,家人的态度也从反对变成了全力支持。如今,三人明确分工,牛祥路主抓管理,王伟林管财务,董传义主要负责跑订单。由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总结,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产品质量不过关、机器故障多、市场开拓不力等问题一个个被击破,工人们也获得了满意的收入,月平均工资1400元,高的2000多元。
  2012年10月,在县人大代表、汶东村党支部书记牛广明的引领下,他们取得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为他们在镇工业园区安排2亩用地,建起了500平方米的新厂房,实现了由家庭作坊式向规模型企业的转变。目前,牛祥路他们的制衣厂固定资产已达60万元,设备由原来的23台增加到80台,工人由原来的23人增加到70多人,与多个企业建立了来料加工合作关系。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2万元,同比增长120%。
  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及三人的规划,他们表示,现在企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从规模、技术和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接到的订单也主要是本省。未来,他们想尽快创出自己的品牌,走自主销售之路,让企业更具竞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