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咋发展,专家来支招
“烟台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研讨会”昨天召开
2014年0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静 王晏坤 通讯员 李翥

  2月23日,“烟台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研讨会”在东海宾馆召开,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林科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1名专家教授齐聚一堂,为烟台苹果产业的提质升级提出了各种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韩振海教授: 建立示范园,说得好不如效果好
  对于烟台苹果产业的发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振海首先提出了两个现状,一个是苹果产业发展可利用的耕地越来越少,一个是劳动力越来越少,存在偏老龄化的现状。
  “我记得2007年的时候,一天60块钱雇一个人还很好找,到了2013年,一天120块钱都没人干。”
  韩振海指出,目前烟台苹果产业发展机械化程度低,转型是一种必然。他建议可以发展矮化密集栽培技术,“这个技术是以后发展的趋势。”
  “示范作用很重要。”韩振海认为,不论你讲得再好,没有实际的例子拿出来果农还是会有怀疑的心态,但一旦搞一个示范园,成功后,果农便会主动加入进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马锋旺教授: 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马锋旺教授是一位地道的山东人,谈起烟台的苹果发展,他着重强调了“经营分散”和“烟台的苹果老龄化更严重”等问题。
  “政府应重点在经营规模上下功夫,鼓励发展大户经营,经营50亩的才算大户,才给补贴。”马锋旺说,政府可以以此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企业、合作社等,按照现代栽培模式,每年扶持标准化示范园,带动其他的种植户向这方面发展。鼓励果品专业合作社以法人身份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提升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
  此外,针对苹果老龄化更严重的问题,马锋旺认为一定要重视老果园的更新换代,要与时俱进,将传统果园向现代果园转变。根据烟台的自然条件、肥水条件,因地制宜多方向发展。
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 专家、政府、果农,都把好自己那关
  此次会议上,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的演讲赢得不少掌声。他着重分析了目前烟台苹果园中因过度使用化肥而导致的土壤酸化严重问题,还有自然降水与果树需求不匹配等现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几点建议措施。
  陈学森认为做好体制升级首先要回答好三个问题:一个是专家干什么?一个是政府干什么?一个是果农干什么?主要是想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必须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会议中,陈学森认为应重点开展现代苹果园集约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关于土壤和水果品种的矛盾方面,他建议可以培养抗干旱的烟台沙果,有效利用土地,达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青岛农业大学原永兵教授: 发展休闲果园,带动区域经济
  青岛农业大学原永兵教授建议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挑战传统方式,不断创造果园新模式和产品新形象,以新产品、新包装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参与流通领域,改变供应链如进行电视直销等,此外要高度重视水果商的作用。
  “要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买这个品种?他们希望什么样的新产品?”原永兵还建议改变经营模式,如发展休闲果园,带动区域经济,成立俱乐部组织采用高新技术从根本上下功夫,使苹果好看好吃,不断提高品质,积极吸引其他企业或国内外的资金投入,壮大自己,把自己带到市场竞争中提升优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