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的五公里仅花一分钱
打的软件“搅热”枣庄出租市场
2014年02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日,“快的”和“滴滴”两款叫车软件,在一些城市已经被很多市民广泛使用并且乐此不疲。19日,记者在市区曾尝试使用打车软件叫车,但是等了20多分钟都没有接到任何一位司机的电话。23日,当记者再次尝试使用打车软件叫车时,很快就接到了司机师傅打来的电话并且成功上车,全程只花了一分钱。
才学会使用打车软件,就尝到了“甜头”
  “文化西路还有四五个人在叫车!又来单了!有个去峄城的单被抢去了!”23日晚,当记者体验“快的打车”成功上车后,只见司机师傅在对讲机中与其他师傅们正在火热地交流着,忙活得不可开交。“西昌路有个叫车的,但是太远了就不去了。”司机师傅向记者说道。
  记者在19日时曾尝试体验打车软件,在手机上下载了“快的”软件,注册后,记者尝试用该软件叫车。很快,软件显示附近有7辆车,已向9位师傅发出了用车信息等待接单。然而,20分钟以后并未有任何司机师傅与记者联系。随后,记者更换了另一款名为“滴滴打车”的软件,同样20分钟后没有任何出租车司机与记者联系,随后记者取消了叫车服务。
  23日晚,记者再次尝使用打车软件叫车,与19日不同的是,上面显示附近有50辆车,比19日多了40多辆。并且很快就有出租车司机接单,不一会儿记者就接到了司机师傅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记者说明了所在位置,几分钟后出租车就来到了记者面前。上车后,在司机师傅指挥下,记者按下了软件中的“我已上车”,到达目的地后输入打车金额,确认支付后,软件界面显示扣除了记者“0.01元”。
  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前两天网上都在讨论打车软件,昨天和其他几个开出租的朋友商量后就一起安装了这个软件。真是比以前在大街上转悠方便多了。而且,乘客一天可以享受2次13元的免单,不少乘客也愿意享受这个优惠。我这才用了没多久,就接到了3个单子了,真是太好了!”
  记者了解到,同样的路程,假如平时只需要起步价的话,使用打车软件成功后,上车后乘客需支付13元,虽然“要价”比平时贵一点,但是总的来说,乘客和司机也是实现了“双赢”的局面,也不会有人再去计较“要价”多少了。而且当乘客的乘车距离大于13元时,也可以享受减免13元的优惠。
  在市中区龙头路某单位上班的王女士听朋友说“快的打车”软件在枣庄地区可以使用了,便体验了一番,从电厂到立新小学大约五公里的路程,只花了1分钱,让王女士感到特别高兴。“坐公交还得一块钱呢,使用这个软件竟然只花了1分钱,司机师傅说这个软件一天只能使用两次,而我中午又不回家吃饭,这样的话早晚各一次,一天只需要花2分钱,而且叫车的速度非常快,实在是太实惠了,自己用着高兴,司机师傅也乐意。”王女士激动地说道。
打车软件应用普及,有人欢喜有人忧
  “谢谢你,你是我的第一位乘客!”当记者成功体验打车后,司机师傅激动的说道,“我也是今天下午才安装的这个软件,目前还在摸索中,我们司机用的司机版本,你们用的是乘客版本,操作起来还是挺简单的。"只见司机师傅边和记者说话的同时,手机里还不断传来乘客发出的打车信息。
  “老王可急坏了,他用的是普通的手机,而这个软件必须是智能手机才能使用,眼瞅着我们的单子多的接都接不过来,可是他却接不到乘客,我们也替他感到着急。”一司机师傅说,“除了年龄较大一点的司机师傅不会使用打车软件以外,对于乘客来说,目前也都是年轻人在使用打车软件,年龄大的人可能还需要一段适应和学习的时间,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年近50岁的李师傅告诉记者,“最近大家都在谈论打车软件,但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司机根本不会用智能手机更别说接单、手机付款什么的了。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可能还会用,我们这些人估计很难学会。况且有些时候打车本来就不方便,大家如果都忙着去接单,估计路上招手都拦不着车了。”李师傅说。
  “大概是3天前枣庄地区才可以使用的,之前就听其他的人在讨论打车软件的使用,但是刚开始由于使用的人少,很多乘客想使用该软件也没法使用,这两天使用这个软件的司机越来越多,乘客发出打车信号后,我们立马就能收到,距离打车乘客地点近的就赶紧抢单,晚一点就被别人抢去了,但是乘客在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也得讲信用,要不然我们也很为难。”王师傅向记者说道。
  对于打车软件的使用,也有市民认为,虽然这个软件可以解决上下班高峰期间打不到车的情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很多司机为了抢单,一边开车一边看手机,对乘客的乘车安全将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在方便了乘客打车的同时,一定意义上也扰乱了运营市场秩序反而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贾晓雪 于鹏)
 相关链接 
打车软件赔钱赚吆喝为哪般? 
  近日,打车软件开启第三轮血拼。微信支持的“嘀嘀”启用每单最低12元最高20元的随机补贴,支付宝撑腰的“快的”则宣布每单补贴涨至13元。据统计,双方宣称的投入补贴已经达19亿元。这种赔钱赚吆喝、请全国人民坐出租的“壮举”背后,到底有怎样的商业考虑,又有哪些风险值得关注?
  业内人士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考虑:
  首先,双方看似各不相让,实际可能早有攻守协议。君不见,苏宁和京东曾经的电商大战,也说“价高就赔”。虽然嘴上骂得厉害,但是后来有业内人士透露,其实双方都有分寸。没有PK就没有人气,两虎相争引来关注,最终大家共同发展。至于两款软件最终谁是老大,主要还是要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市场格局,这也不是砸钱能决定的。
  其次,一款手机APP用户起码上亿才能盈利。通过这种两军对垒的阵仗,虽然自己赔了一点钱,但是就当是广告费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关注打车软件,消费者纷纷乐于下载使用。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54%的网民使用过打车软件。如果想通过广告达到这效果,可能花的广告费比补贴费还要多。
  打车软件不是没风险
  面对两款打车软件,技术人员提醒:“比谁省钱多之余,还得比一下软件后台的‘流氓’程度”。记者用腾讯手机管家查阅发现,“快的”涉及4项手机信息,包括获取联系人、通话记录、手机位置和手机识别码,而“嘀嘀”涉及的手机信息比“快的”还要多两项,即发送短信和获取短信内容。至少从安全性来看,“快的”略高于“嘀嘀”。
  此外,打车软件也可能有损市场公平。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勇勇认为,以中老年为主的乘客或因不使用智能手机,或者不会使用叫车软件,被排除在手机打车潮流之外,因此对于部分消费者是不公平的。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