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上撞死人是“车德”之羞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5月21日下午,省城某路口发生了一起车祸,一名男童被飞驰的出租车撞倒,虽然被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仍不幸身亡。更令人感到惋惜甚至悲愤的是,男孩遇难时正走在斑马线上。
  这是一起完全可以避免的惨剧,尊重生命、礼让行人,原本就是驾驶人应当遵循的原则。不过,在一个车越来越多,道路文明意识却没能跟上的社会里,文明驾驶让位于“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弱势的行人受到侵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如今,车辆与行人争路的现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在那名男童出事的路口,类似的惨剧也发生了不止一次。车辆礼让行人的原则,多数时候只是法律法规和驾考教材中生硬的条文,并没有得到驾驶人的重视和普遍遵循。尤其在不设红绿灯的路口,没有几辆车会为了路边等待的行人减缓速度,停车让行就更罕见了。即便有了红绿灯,恐怕行人还时常受到右转车辆的“欺凌”。当城市道路成了金属外壳与血肉之躯相互较量的竞技场,处于弱势的行人还有什么安全可言?
  现在有不少人把一些路口常出事归因于没设红绿灯,那个撞倒男童的出租车司机,也有过类似的抱怨,乍听起来有道理,却很难经得起推敲。毕竟,文明驾驶与硬件设置并非捆绑关系——没红绿灯、斑马线的路口,车辆就可以无视行人飞驰而过吗?对于事故常发的路段,调整和完善相关设施很有必要,但如果驾驶人连遵守规则、文明驾驶都做不到,再多的信号设施恐怕都发挥不了作用。何况,城市各处道路的情况错综复杂,并非所有的路口都适合设置红绿灯,靠交警全天候无死角地站岗也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文明驾驶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事实上,如何看待行人与车辆之间的矛盾,还考验着人们的价值标准。当车辆遭遇“中国式过马路”,最大的损失是等候的时间,但当行人遭遇“猛踩一脚油门”的汽车抢行,付出的恐怕就是难以挽回的生命代价。两者相较,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随着城市里的汽车日益增多,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男童殒命于斑马线上的极端案例,恰恰露出了“冰山一角”,值得人们反思道路文明的缺失。毕竟,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坐在车里。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