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卢王墓汉代古墓济北王陵墓
三个王陵古冢墓扎堆归德镇
2014年05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汉代古墓群石碑。
  沙河辛村的唐槐,距今已1200余年。
  坟台村的汉柏,仍郁郁葱葱。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通讯员 马光仁              
  长清区归德镇原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因其地形中间高,四周低,形似乌龟背,故名“龟背庄”。早在南宋、金时,村子已经发展成镇店,因“龟背”一名不雅,即顺音更名为“归德”。尽管归德镇面积不足150平方公里,但却聚集了众多古物遗址,其中最为有名的便是三大古王陵遗冢:周朝卢王墓、汉代古墓群和济北王陵墓。

卢国国君墓是长清第一批文保单位
  沿归德镇府前街东行1公里,便到了沙河辛村,村口有一棵唐代古槐,距今1200多年。树干高达六七米,三个人才能合抱过来。
  继续北行2公里,便来到坟台村。当地一村民告诉记者,据传,坟台村村址原为周朝卢王之墓地。后来墓地被盗,被垦为良田,只留祭坟台一座。唐代年间,人们来此立村居住,以祭坟台命名为坟台村。在坟台村西头有一棵古柏,是汉朝时期的。这棵古柏树有三搂粗,十米多高,苍劲挺拔,郁郁葱葱。
  “往北1公里,便是卢国国君墓,墓地内1米高的小松树青翠,国君墓碑是1991年建立的,是长清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碑后面有记载说,春秋之时,齐国之卿高傒因辅佐齐桓公,功勋卓著,食采与卢,因以为卢氏,并择此为墓地。”
  随后,我们来到了卢故城遗址。如今,卢故城的东门地段已经建成了南水北调干渠,站立在南水北调干渠的桥上,向西望去,碧绿的庄稼,一片生机勃勃。
  据了解,卢故城是春秋时期卢邑即卢子国的城都,与姜姓卢氏起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世界卢姓的发祥地。卢城塌陷于宋朝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古卢城全城下陷,沉埋地下,靴形的城池顷刻变为一个大洼地,奇怪的是墙没下陷,巍然屹立。

汉代古墓群曾出土汉代石砚,全国罕见
  顺着南水北调景观路南行2公里,便到了大觉寺村,大觉寺是汉代古墓群遗址。在村头长清南大沙河的桥头,有一个大龟趺,躺卧在这里已经27年了。
  归德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个龟趺原在旧村的大觉寺庙内,大觉寺庙由于年久失修,于1958年坍塌,正好赶上原归德公社修建大礼堂,便把大觉寺庙拆掉,将石头、木料运往归德。“当时大觉寺庙内东南隅的石碑仍然完好,就由这个龟趺驮着。石碑高6米,碑身上的题词由南方赴京赶考举子——徐谦撰字。可是在‘文革’时期,石碑被砸碎,只剩下碑下龟趺。”
  “2003年4月,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长清考古所共同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大觉寺古冢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出土了铁制斧头、瓷壶、瓷酒瓶、一个猪形玉手握和“铜缕玉衣”残片、半块玉壁等文物。其中在主墓室中还发现了一件龙形石砚,制作精美绝伦,在全国都十分罕见。”上述工作人员说。 

双乳山汉墓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归德镇还有一个更为有名的西汉济北王陵墓群的主墓双乳山汉墓。据了解,汉墓始建于西汉武帝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根据考证该墓是济北王刘宽之墓。因该墓破坏严重,相关文物考古部门曾于1995年10月至1996年7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考古人员证实,墓群凿山为陵,为呈“甲”字形的竖穴石坑木椁墓,直接凿岩成穴,总面积约1500平方米。分墓室和墓道两部分,总长85米。墓室总深度达22米,面积约100平方米。总凿石室达8700平方米。墓内随葬铜器、玉器、漆器、铁器、陶器、金饼、车马器具和家禽等2400余件。出土玉器以玉覆面和玉枕最为精致。此外,墓内还随葬有双辕或单辕、结构各不相同马车5辆,所用车马器大多为镏金或装饰金银的云雷纹、飞禽走兽纹等纹样,十分逼真。
  双乳山汉墓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除了王陵墓冢,归德镇还保存有福禄山汉墓、小屯商周遗址、神山、土屋明朝摩崖造像、卧牛山寨等遗址。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