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峪”的历史传说
2014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李太伟

  三王峪位于济南和章丘市连接处的章丘曹范镇境内,是一条南北长约12华里,只有北面是出入口,其他三面环山的深谷。现有大北头、小北头、中楼、公益牌四个行政村坐落其中。南依泰山、莱芜,东临淄博,北接济王、济青公路并近黄河,距309国道2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四季景色各异,春季万点红,夏季满山滴翠,秋季红叶遍岭,冬季松柏郁蔽。登临山之巅,近看、远眺、仰观、俯察,山川相缪,村烟旷野,浮云流水,自然情趣各有千秋,自古就有“幽而不避远闹市,山水清风真自然”的赞誉。
  “三王峪”名称历史悠久,相传在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的首领樊崇曾经派他的三员大将樊柯、魏方和于干率兵在此驻守。这三位大将分别在三个地势险要的山头上扎寨,从此,这里便叫做“三王峪”了。这三个山头易守难攻,非常利于屯兵。现在,在三王峪的那三座山头上,赤眉军三王驻扎的古寨遗迹犹存。古寨的内部设施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环绕着山头的一圈石砌寨墙。村民们重新修补了寨墙,并雕刻了樊柯、魏方和于干三王的石像或木像立在山寨里。
  公元23年,已加入南方绿林军的西汉皇族后裔刘秀(即后来的东汉王朝占领者“光武帝”)为光复汉室,在军中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公元24年春,先后率兵赴河北、山东对铜马、赤眉军两支起义军进行收编说服,为收编樊崇的三员大将,进入三王峪。大军进入三王峪后,驻扎在三王峪入口的炮关岭下,见众将士汲水而井水不降的情况后,亲自在井旁的石壁上刻下了“炮关岭下一井泉,南阳刘秀来访贤,三军同饮自中水,但见泉丰不减”的留言诗。隋朝末年611年,邹平人王薄,在邹平、章丘境内的长白山上领导农民起义反抗隋朝的腐朽统治。613年进驻三王峪内长达四年之久,于616年加入窦建德起义军,随之离开三王峪。
  至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于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因不敌唐军反扑,被迫由此撤离,经天马岭,跑马岭,仲宫转退在泰山北峪。公元884年因寡不敌众战败自杀在泰山的狼虎谷内。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冲天大将军”将其居住扎营的三王峪附近的“荒草岭”更名为“黄巢岭”。
  自明朝后叶至清朝乾隆时期,随着纺织业的兴盛,三王峪内开始植桑养蚕。据乾隆十年、十四年的碑文记载。此时蚕场已由原来的三座发展到了八座,可见规模相当。苍天无情,历史有名。追溯史志人文,不难看出三王峪的历史渊源。又因三王峪景区有着特殊的环构山姿和崖泉幽谷,也引发了许多历史事件,同时也造就了景区内许多人文、自然景观。
  作为一个新开发的游览风景区,三王峪山水风景园始终坚持以游客为中心的原则,多年来,立足社会发展,立足景区特色,在标志牌设置上逐渐形成了合理、便利、个性化的特点;在宣传中积累了丰富的宣传资料;在导游服务上,以游客满意为标准,注重导游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导游词的科学性、准确性、生动性。
  景区的引导标识,以木板为原材料制成,既体现了环保意识,又独树一帜。标识牌都采用了国家标准图形符号,同时,为了适应部分外国游客的需求,还添置了中英文对照。各种引导标识设置合理、充足,加上设于景区正门和游客中心的景点录像及其他服务设施,即便是初次来三王峪山水风景园的游客,也可以轻松地完成一次自助旅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