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星星的孩子”
大龄自闭症患者多被康复机构拒收,专家建议政府和社会保障其未来生活
2014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之焕
  22岁的自闭症患者潘祥被多家自闭症康复机构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单身妈妈只能边上班边照顾他,却因此丢了“工作”。6月30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青岛的大龄自闭症患者逐渐增多,但没有康复机构愿意收治,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救助政策,社会劳动就业更是基本空白。大多数大龄自闭症患者只能被“圈养”在父母身边。
  每天,葛钰琳都要给儿子很多拥抱。
例子:带着自闭症儿子上班,单亲妈妈丢“饭碗”
  6月30日,49岁的单亲妈妈葛钰琳在信息城的摊位上收拾着自己的东西,满脸愁容。合同到期后,这个租了14年的摊位将被收回,因她22岁的自闭症儿子影响其他摊位的生意。
  葛钰琳的儿子潘祥今年22岁,2岁时查出患有自闭症,至今离不开人。“因为他年龄较大,而且有神经性呕吐,很多康复机构都不接收他。”儿子被多家康复机构拒绝后,单身妈妈葛钰琳只能带着儿子一起在信息城的摊位卖鼠标、键盘。谁知因为这一行为,在摊位合同到期后,商场拒绝将摊位继续租给葛钰琳。
  6月30日,信息城管理处一位柳姓负责人称,不与葛钰琳续签合同就是因为她带着自闭症儿子上班,她儿子的一些行为影响到其他商户的生意。柳姓负责人称,虽然他们也理解葛钰琳的难处,但只能按照商场的规定行事。
现象:康复机构资源有限难以容纳
  与潘祥一样,20岁的小悦也是名自闭症患者。小悦的自闭症表现症状要狂躁一些,经常摔东西,到了17岁的时候就没有康复机构愿意接收他了。无奈之下,父亲只能将他关在家中,由妈妈和奶奶轮流看护。“到现在全家人都没有一次完整的出游,带着他怕出现意外,留在家里就得专人看护,也想过请保姆,但没人愿意看护。”小悦的父亲刘先生说。
  “已经有100多个大龄自闭症患者前来咨询,但是没办法,实在收不了。”青岛圣之爱自闭症康复中心院长兰孝松称,随着自闭症患者年龄的增大,身体发育逐渐完善,所能造成的伤害就越来越大,很多患者没法控制情绪,尤其是那些有暴力倾向的患者,很难进行康复还有可能伤害别人。另外,就目前而言,自闭症的康复资源有限,越是低龄患者越容易康复,康复中心有很多低龄患者都在排队等待进行康复,对大龄患者实在无力接收。
  6月30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大龄自闭症患者都被康复机构拒收,他们只能被“圈养”在父母身边,或被送往精神病人托养中心。
专家:大龄自闭症患者的将来应有保障
  据了解,目前青岛市对于自闭症患者的补贴年龄上限为15岁,15岁以后,这些自闭症患者将不再享受补贴,情况好一点的,政府会帮其辅助性就业,而差一点的则只能待在家里或者精神病人托养中心。
  “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自闭症补贴只能一步步放开,去年,我们将补贴的年龄由9岁放宽到15岁,下一步计划放宽到17岁,这是一个循序递进的过程。”青岛市残联康复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政府对于大龄自闭症患者的政策很少,能选择的只是作为精神残疾人进行托养,但这需要自闭症患者领取精神残疾证,低保家庭可以在政府托养机构进行托养,而其它的自闭症患者要到精神病人托养中心去。
  “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大龄自闭症患者面临生存问题了,目前还有父母照顾他们,但是一旦他们的父母百年之后,他们的生活可想而知。”一直从事自闭症救助政策研究的青岛市教育局特殊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盛红认为,这些大龄自闭症患者的未来不仅要靠家长,更要靠政府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