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战士左炳举:
左突右攻轻伤不下火线
2014年07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90岁高龄的左炳举说起自己当年入党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山东滨澳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常国栋对待工作一丝不苟。 本报记者 王晓霜 摄
  范宗华指着村里新修的路非常自豪。  本报见习记者 赵颖鑫 摄
  郝本礼为患者讲病痛原因。        本报通讯员 邓丽 摄
   编者按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共产党员,不同的是,他们有的有光辉的革命事迹,有的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有的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相同的是,他们都朴实无华,对工作专一,对群众真诚,无不在平凡之中体现出一种巨大的正能量,他们用自己最朴实平凡的行动讴歌着共产党员的灵魂,树立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7月1日是党93岁的生日,本报记者走近几位老党员,倾听一下他们动人的故事。
滨澳电缆副总常国栋: 坚守二十年终于入党门
  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并荣获三大功勋奖章,今年90岁高龄的左炳举,已有69年党龄,家里仍然保存着1948年的革命徽章。
  19岁,左炳举背井离乡只身一人参加了八路军,当上八路军后的第一把武器是砍柴刀。当年,就是用这把砍柴刀,左炳举率领10位战友趁夜色掩护,破坏了日照县石沟崖一个日鬼子据点的四条封锁线,又跟随前来增援的战友炸毁了暗堡和围墙。“当胜利攻克据点后,活着的人,加上我在内,只有两个。”记者注意到,当回忆起那段革命岁月时,左炳举的眼眶一直湿红着。
  1945年,在挺进东北的途中,左炳举因为作战勇敢,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背着党员的荣耀,左炳举跟随李天佑四次攻打四平,轻伤不下火线,并光荣立功;1950年参加了首批抗美援朝情报侦察工作。回忆起战争岁月,左炳举将家里保存了66年的革命徽章拿了出来,这是1948年他参加战役时的纪念徽章。除此之外,他还保存了五枚纪念徽章。
  转业后,左炳举先后参加青海油田会战、大庆油田会战、五七油田和胜利油田会战,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一直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党叫咱干啥,咱就做好啥。”左炳举说。
  现在已经90岁高龄的左炳举,依然健硕,神采奕奕。“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所以,知足常乐啊。”左炳举经常会跟晚辈讲革命故事和那些艰苦岁月,他说,只有知道苦,才懂得珍惜甜。生活中,左炳举最大的喜好就是看新闻,关注时事。左炳举的妻子汤云英告诉记者,他经常看战争片、历史纪录片、海峡两岸和边界纷争,对一些看不惯的事件,总是很愤慨。
  本报通讯员 吕同保 谭博 本报记者 王茜茜
  说起自己的入党历程,山东滨澳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常国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的党龄只有两年,还只是一名‘年轻’的党员,但我却为入党坚持了20多年。”常国栋的同事孙伟介绍他时也是说,常国栋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有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今年42岁的常国栋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家里很多长辈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尤其是父亲,是当年小营工商所的党支部书记。红色的家庭,严格的教育,让常国栋从幼年时期就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并立志长大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的入党经历非常曲折,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挫折。但这20年来我没放弃过,终于在2012年成功入党了。”常国栋自从90年代毕业后就被安排在滨城区新兴市场工商所工作,因父亲在小营工商所工作,常国栋的组织关系也落在小营工商所。那时候每年党员的名额十分有限,作为工商所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可以说是掌握着能否入党的“钥匙”,但恰恰因为如此,很多人都入了党,唯独落下了常国栋一人。“我理解父亲这么做是为了避嫌,但另一方面,我也知道正因为我是他儿子,他才用更高、更严的标准来要求我,他想让我成为一个真正为党做出贡献的党员。”
  从工商系统辞职之后,常国栋跟着现在山东滨澳电线电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董桂光一起在新兴市场打拼,走上了个体经营的路子。2007年,山东滨澳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成立,常国栋成了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成立企业之后,更是没有放弃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公司里一直事必躬亲,起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终于,2011年,常国栋成为预备党员,2012年转正,正式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这一年,常国栋40岁。
本报记者 王晓霜
28年村支书范宗华: 打井修路带村走上幸福路
梁邹医院副院长郝本礼: 用爱心温暖每一位病人
  6月29日,记者来到邹平县孙镇范家村。站在村口上,一条笔直宽阔的新马路延伸到村子里。坐在村口凉快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叫做“长安街”。“村里的马路都是今年范老书记刚领着我们大伙修的,现在我们村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
  初见老书记范宗华时,他正在一户老人刚去世的村民家里,安慰去世老人的家属。28年的村支书生涯,让范宗华对范家村家家户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大家信任我,所以想尽力为大家做点事,才对得起大家的期望和信任。”
  2013年开始,历时一年,范宗华带领村民对全村的2000亩农田里的地井进行整治,新建46口机井,地下铺了地下管道,浇地时只需要手拿IC卡在刷卡区轻轻一刷,拧开水龙头,水就通过地下管道流到麦田里。实现“刷卡”浇地后,浇地只需一个人,无论妇女老人都能完成,既省时又省力。
  今年,为了能使村里实现户户通上水泥路,范宗华真是到处做工作。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先是带头捐款,再是开动员大会来劝说村民捐款。范宗华起早贪黑、到处奔波,最后筹集到了用于修路的70多万资金。铺路期间,他每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9点,白天在现场亲自指挥,晚上亲自上门做群众工作。现在范家村的马路条条整洁宽阔,真正实现了户户在路上。
  多年来,范宗华还惦记着另一件事,那就是让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几年前,村里专门为老年人建立了老年活动室,老人们可以在里面下下象棋、打打球娱乐一下。范宗华说,这几年他一直考虑建一个养老的公寓,“我给它起名叫幸福苑。让全村的老年人都能在这里养老,安度晚年”。 本报见习记者 赵颖鑫
  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用一颗宽容、仁爱的心包容感染他人,将爱无私奉献给病人,他用自己的言行弘扬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他就是梁邹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共产党员郝本礼。
  6月30日早上,一进他的诊室,郝本礼正指着桌子上的脊柱模型,仔细地给患者讲引起病痛的原因。微白的头发,眼镜挂在胸前,和蔼的亲和力,举手投足间透露着细致、平和,这是郝本礼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眼前这位有着47年党龄的医生从1967年开始从医至今。
  对每一位患者,郝本礼都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听患者讲述完自己的病情和痛处后,再给患者做细致的体查,始终做到严谨负责。“医生是一项特殊的职业,病人以健康和性命相托,我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肩负的是金钱所不能衡量的健康与生命。只有耐心听完病人自己描述,我给病人再诊断时才安心。不给病人说话的机会,这样的诊断是不完全的。”
  在治疗上,他不放弃任何一个病人。有位长山镇的93岁的老人,腰疼腿疼的极度痛苦,疼到长期用杜冷丁止疼。由于老人的年纪很大,再加上本身心脏不好,由于风险很大没有医院敢为他做手术。当老人来找郝本礼时,郝本礼顶着巨大的压力下决心为老人手术。最终,手术很成功,13天后老人康复出院。面对老人和家人的连连感谢,郝本礼说,“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是我应该做的,我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老人家康复时的幸福笑容。“
  这就是郝本礼,他认真履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树立了一名党员医生的良好形象。
本报见习记者 赵颖鑫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