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广里土夯长城,在大峰山绵延1500米
长清齐长城,孟姜女哭夫之地
2014年07月0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远眺齐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资料片
  从此门,可进入齐长城。
  齐长城依旧高大宏伟。
   文/片 本报记者 陈伟                                   
  济南市长清区大峰山周边区域,扼古代齐鲁两国之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齐长城在山上蜿蜒而过,洞观古迹林立,山泉流水众多,烽火数千年来连绵不断。而当时孟姜女哭长城的所在地,据传正是在大峰山齐长城,更给这段如今已经残败不堪的长城,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

  广里村土夯长城
曾为齐鲁两国分界线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山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数位大家,便先后来到大峰山附近的广里村,对齐长城的起点进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实地考察。大家们均认为,广里村的土夯长城就是齐长城的起点,为古代齐鲁两国的分界线,历来都是烽烟弥漫之地。
  据记载,公元前555年,齐国因进攻鲁国而不得,遭到了晋鲁等十一国联军的报复。齐灵公坐镇平阴邑(今广里村),发动士兵引西面济水和湄湖水作为护城壕沟,再用挖掘沟壑的泥土巩固城南的堤防,形成了齐长城的雏形。
  齐军借助这段堤防,顽强地抵抗了联军的侵略,虽然最终由于齐灵公的胆怯弃城而逃导致失败,却从此让齐人认识到了构筑城防在军事上的巨大作用。此后齐威王称霸诸侯,借助原有的关隘和山势由广里而东“筑防以为长城”,形成了山东东段长城的雏形;最终“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完成了这一中国最早长城的建筑工程。
  另据史料记载,平阴邑南有防门,称“防头”,是齐鲁分界的最前线。今广里之南陶山之阴有村名房头,正是“防头”的旧称沿袭。根据王献唐和路大荒先生的考察描述,广里村南原本也是湄湖的一部分,东连山岭,所以平时古人较难通过,只好自山岭之间穿越。现在的房头村,应该向东迁移了村址。如今的房头村,在大峰山东南,这里相较原址不仅可避水患且泉水众多,足以保障村民的日常生活。
孟姜女哭倒的
其实是孝里齐长城

  齐长城在大峰山山顶上绵延1500多米,整个长城绵延起伏十分壮观,山上有200多间屯兵营房。和地势低平处的夯土城墙不同,这里的长城分两道,城墙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墙内侧有守城马道,高4米、宽2米,马道下依墙建石屋。而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就在离马道不远处。
  孟姜女所哭的不是秦长城吗?怎么大峰山上的齐长城上,会有孟姜女哭长城的遗迹呢?据了解,孟姜女原本就是齐国人,因此她哭的真有可能是齐长城。
  “孟姜女,就是姜家的大女儿。齐国就是姜太公的封地,齐国大都是姜氏的后代,孟姜女就是个齐国人。”孝里镇一工作人员介绍。
  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所描写的东周战事,十分精彩。其中有一回名便写道:“后世传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痛哭,城为之崩。盖即齐将杞梁之事,而误传之耳。”书中写出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原型——杞梁之妻哭夫崩城。
  而在《孟姜仙女宝卷》中,则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哭长城的故事,也渐渐地成为大家传说的范本。书中说:“始皇筑长城,太白星降童谣:‘姑苏有个万喜良,一人能抵万民亡。后封长城做大王,万里长城永坚刚。’”秦始皇为加固长城捉拿万喜良,引发出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倒长城。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