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再冲击国人视野
2014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一台有小轮子的机器在地板上梳理厚厚的绿色塑料胶带,这个机器移动胶带的同时,运动被胶带影响。机器和材料围绕着对方舞蹈,他们一起在地面上创造了一个无休止的变化模式。
  一条通往不知何处的蜿蜒之路
作者:卓洛·费格尔(荷兰)
材料:钢、马达、PE胶带
  “齐物等观:2014年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近期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又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次艺术新体验。一提到新媒体艺术,不少国内观众都会列出这样的等式:科技+哲学=新媒体艺术。但是,艺术家学会科技知识或者学会编程,只能停留在新奇的层面,远未达到艺术的层次,新媒体艺术的内涵也远不止这些,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发展及与人们的互动性达到了任何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程度,这是一个全新的颠覆和革新层面。创作者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多维度的空间来表现其观念,更可以调动参与者的更多感官。可以说,利用新媒体去呈现人们生活中的种种境况,其意义的产生存在于事件的脉络、与观赏者的互动中。如今的新媒体艺术家都在思考关乎生命的课题,每一件作品都被他们赋予特殊的含义。
  近年来,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西方,美术馆、具有收藏传统的公司、私人藏家早已经进入了新媒体的收藏领域,并在学术的指导下获得了有价值的藏品。德国、美国、荷兰、奥地利等国家都已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媒体艺术博物馆,新媒体艺术也与建筑、表演、商业、公共空间有着较多交集和联系。在中国,许多人对新媒体艺术的认知依然不够。已经举办过两届的“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发挥着类似于普及、推广平台的作用,已成为中国美术馆学术展览品牌项目。对于举办这样一个展览的意义,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分析认为,新媒体艺术展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因为中国现在正处一个开放的时代,公众的审美境界更加开放,更加了解全球,大家能够在新媒体艺术展中获得关于创造性价值的认识。
  面对国内新媒体艺术收藏的藏家寥寥无几的情况,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三点:首先是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和形式不确定,藏家持观望态度不敢下手;其次,新媒体艺术作品目前很少出现在拍卖场,基本都在画廊和博览会中进行销售,这些作品在市场上的交易量有限,新媒体本身难以保存和呈现;第三,新媒体的“新”字其实非常宽泛,也很难定义。在国内这样一个缺乏对当代艺术的基本认识,艺术市场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下,让藏家理解这些新媒体本身就有难度。但是,新媒体艺术作为艺术发展潮流中的重要一环,发展与进步的势头是无法阻挡的,对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和参与也会越来越深入,可以说,艺术与科技将共同作用于我们的生活。 (东野升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