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
青岛三十四中以“和”“思”“礼”三种文化为引领,致力培养有思想的学生
2014年07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34中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实验。
  34中梦想从这里起航。
     本报记者 李珍梅
  青岛三十四中于1958年建校,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青岛市初中学校办学水平评估优秀等级。2008年,区委区政府与青岛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把学校确定为青岛大学市北附属中学。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以“礼”为核心的育人文化和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文化,打造“国学滋养心灵 科学引领成长”的办学文化品牌。
构建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
  和谐,含协调、融洽、合作之义。青岛三十四中以“和”为核心的管理文化旨在引导教师平和做人、和气待人、合作共赢,形成和谐向上的教师团队。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倡导每一位教师“践行教育理想,做最好的自己”。学校定期举行教师专业发展论坛、青年教师成长交流会、班主任工作论坛、组织外出考察学习等,引导教师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为打造实现教育理想的协同团队,学校建设党员、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支队伍,形成人人争先、事事创优的良好态势;成立“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的示范作用;成立青年教师读书班,每周举行读书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学校在全体教师中倡导树立“三种形象”、开展“三项活动”,即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师益友”形象,在家长面前树立“诚信公正”形象,在社会上树立“文明儒雅”的形象。开展“微笑在校园”“关爱到家庭”“读书成习惯”活动,使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得以融合。

丰富以“礼”为核心的育人文化
  “礼”,外显为讲究礼仪,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内在是有涵养,有自信,气质儒雅。
  青岛三十四中把国学精髓作为学校文化追求,积极构建以“礼”为核心的育人文化,奠定学生的伦理道德根基。组织开展“明礼教育”“自信教育”和“儒雅教育”,开展“君子五项行动”活动,即:礼仪文明做君子、孝亲敬老做君子、自信刚毅做君子、爱学校园做君子、传承国学做君子。加强“礼”文化的渗透,利用主题班会、“月度人物”、成长阶梯等宣传平台,引领学生争做“知礼明义自信儒雅”的附中人。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国学课、升旗仪式、主题校班会、外出参观、名师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自信心理。开展“国学四个一”活动,即一天一次国学诵读,一周一次国学经典赏析,一月一次国学文化讲座,一年一次国学活动展示;开展“相约周四”活动,每周请专家给学生开设讲座,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开展“周六健步行”活动,编写了《游学青岛》教材,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拓宽视野,展开人生理想。

创新以“思”为核心的教学文化
  “学校不应当让学生的大脑成为一个知识的存储器,而应当把他们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让他们的大脑成为知识的加工厂。”在三十四中办学者看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有思想的人。学校积极引导学生有效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思想。
  在课题研究上,学校立足课堂,以“学导评练 思为核心”教学策略研究为先导,来引领“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2011年,学校成功立项山东省“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构建以“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文化——“学导评练 思为核心”教学策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在各年级中实施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致力于打造有思想的教材。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国学》《开启智慧的钥匙》《游学青岛——健步行》《乒乓球》《阅读与写字》及25门选修课程。本学期,学校又对国学课程进行了二次开发,尝试以国学经典字句,如“仁”“义”“礼”等主题词为线索创造性的整合各种形式的国学经典内容,突出国学内涵精髓,让厚重的国学思想启迪学生的成长。
  在课堂实践中,老师们立足课堂,通过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的研讨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有人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生命的尽头是精神,教育的尽头是文化。教育的精神只有通过文化来渗透,才更具有凝聚力和执行力。在“和”“思”“礼”三种文化的引领下,全体附中人将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主办:青岛市教育局
承办:齐鲁晚报《今日青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