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座椅上为何没有安全带
2014年08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刘胜男 整理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飞机座椅上有安全带,汽车上有安全带,为什么高铁座椅上没有呢?是我们国家的“中国特色”吗?答案是否定的。全世界的高铁都没有安全带。也有人说难道是因为高铁是新事物?这个在我国可以这样说,但是就全球而言,日本的新干线1964年就开通了,今年已经50岁,高铁显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
  那高铁座椅上为什么没有安全带呢?这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在火车发生事故时,安全带给予乘客的伤害远大于潜在的保护,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欧洲对高铁的应用比较早,对高铁主被动安全的研究也比较多。欧洲铁路安全与标准委员会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在火车发生重大事故时,乘客被束缚在座椅上受伤的几率反而更大,这主要是因为被安全带束缚在座椅上的乘客,更容易受到车厢结构坍塌所造成的伤害,因为他们无法进行有效的躲避。
  研究结论还显示,在高铁上,减少火车事故发生时对乘客的伤害不是通过加装安全带,改进座椅的设计能更有效地提升乘客的安全系数。目前全球高铁普遍使用的座椅已是“防撞”安全座椅(有人觉得那就是一个普通的座椅,所以会像笑话一样拿高铁座椅与普通家用座椅的价格进行比较,殊不知,其中隐藏的秘密正是高铁座椅的技术含量),在设计上能够保证在后排乘客头部或膝部向前撞向椅背时,能够及时溃缩变形,防止将乘客卡住。
  在这样的前提下,英国运输研究实验室进行了实地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使用飞机上的两点式安全带还是汽车上的三点式安全带,都无法取得理想或是“安全的”结论:两点式安全带在发生碰撞时,对于乘客的约束集中在腰臀部位,恰好构成了旋转轴心,头部向前俯冲撞向座椅的力量,足以令颈部折断;选择三点式安全带不存在这个问题,然而,新的问题也产生了,那就是溃缩式的“防撞”座椅不足以支撑三点式安全带所带来的力量约束,也就是说,二者无法结合使用。
  在研究人员进行的6起典型纵向碰撞测试中,11人因安全带的固定作用而获救,然而88人却困在被固定的座椅上。安全带将乘客约束在座椅上,虽然避免了乘客被甩出所造成的伤害,但是也失去了逃生的空间。从试验数据来看,火车上使用安全带的弊大于利,尤其是高铁。
  第二个原因则是出于现实考虑,高铁起停平稳、空间宽敞,人们习惯在车厢里面自由活动,很少有人愿意乘坐高铁时系上安全带。因而,即使配备安全带,在高铁运行过程中,乘客的配合程度也难以保证。
  1999年,芬兰在一条商业铁路上进行试验,在列车的其中三节车厢内加装了271套安全带。经过一整年的长测,芬兰方面发现,在没有加装安全带的车厢中,只有26%的乘客表示如果有安全带的话,他们愿意去使用,但是在那三节加装了安全带的车厢中,只有1.1%的乘客愿意去系上安全带,33%的乘客事实上注意到了安全带的存在,但是却不愿意把自己捆在座椅上,因为那样感觉很不舒服。最终,芬兰铁路停止了在火车上推行安全带的工作,并且得出结论——人们不愿意在火车上使用安全带。
  既然如此,飞机与汽车为什么不设计安全座椅,而非要使用安全带束缚人呢?
  先说飞机,首先飞机使用的也是安全座椅,能够有效保护人的安全。但是飞机在空中飞行,遇到的情况比较复杂,加速度的变化会引起人体的前后被动位移,复杂气候会引起飞机的上下剧烈颠簸。严重时,上下旋动的强烈湍流,会将没系安全带的旅客抛到舱顶再摔到座位或地板上,所以飞机需要安全带。
  再说汽车,汽车安装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二次碰撞。当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紧急制动时,将产生巨大的惯性作用力,使驾驶员、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极易造成对乘客的严重伤害,甚至将乘客抛离座位或抛出车外。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二次碰撞,而且它的缓冲作用则能吸收大量动能,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根据东京大学的研究,若后座乘客系安全带,则能降低前座乘客八成的死亡率,因为汽车撞击时,没系安全带的后座乘客会撞向前座背后。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求后座乘客也系安全带的原因。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