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刺刀下,后大彦人冒死“认亲”
探访当年抗日小村后大彦
2014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93岁高龄的王殿成老人(右二)正在讲述那段难忘的“冒死认亲”义举。  徐军刚 摄
     本报讯(通讯员 井兴远) 在中建·长清湖楼群崛起的地方,是建设大学科技园时搬迁的后大彦村的原址。这片土地上不仅出现了战争年代以武中奇为代表的几位抗日英豪,也发生过村民认亲、孤身驱劫的冒死义举。循着线索,记者找到了尚在世的王殿成老人。93岁的王殿成,当时只是一个孩子,而如今已成为那段历史的唯一见证人。
为找出机关干部
日军下令村民认亲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相持阶段,党的地方组织基本是半公开半隐蔽地开展活动。农历冬至这天,日本侵略军包围了村庄,在南场点燃了毒瓦斯,用这种惨绝人寰的办法,把村民全逼到了村东的大沟里,想以此来找出藏在村里的县委机关干部。当时,全村300多口人都被集中到沟底,四周站满了端着刺刀的日军。“把村民分成三拨,老年人一拨,妇女孩子一拨,青壮年男人一拨,然后让老人和妇女从青壮年男人中认领自己的亲人。”王殿成告诉记者,日军企图把县委机关干部从人群中分离出来,再下毒手。
  据了解,当时人群中有穿着百姓衣裳的多位县委机关干部,他们包括王佰炎(实名孟庆华,时任县委宣传部长,后为山东省经委会主任)、昌洪壁(后为云南军区干部)、朝苏民和傅亚平等。日军戒备森严,气势汹汹,机关干部的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为保护机关干部
老人妇女冒死认亲

  后大彦村在“七七事变”时,就有武中奇武氏兄弟和王震加入到了抗日战争中,村里在他们的带动影响下,1939年建立了党组织。党组织成立早期,邵同丰和王相太两任支部书记积极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斗争,使党组织不断扩大。
  据王殿成回忆,村里邵五的儿子刚在抗日中牺牲,悲愤未消,她毅然走进青壮年人群里,把一个年龄稍大的陌生人拉进怀里,说着“小,咱回家”,敌人用刺刀指着她说,“要是假的,死啦死啦的”。这时,村民王家修上前证明后日军才将邵五放行。宋保法出外抗战,妻子在家,才20岁的她不计面羞,也将一个陌生的青年认作了自己的“丈夫”。
  在这两人的带领下,村里其他的老人妇女陆续把“儿子”和“丈夫”领回家。家里本没有男孩的王家修也把自己的“儿子”领回家。
村民为救同胞
充当“汉奸”

  日军看到人群中的青壮年越来越少,就无奈地停止现场认亲。“随后日军命令在场的青壮年全部脱掉上衣,伸出手掌,挨个查验,谁要是扎皮带,手无茧子,就是机关干部。”王殿成回忆,当日军盘查到一位中年人时,认定为机关干部,随即绑起来要杀害,并威胁村民再不交出其他机关人员,就用机枪扫射。
  在天津一家日本饭馆工作的村民王金禄,当时回家探亲也被押在人群中。“他灵机一动,走到日本军官前用日语解释,这个中年男子是大户人家,根本没下过力,我和他是亲戚,敢保都是良民,八路军的机关干部昨夜已经撤走了。”王殿成说,日军觉得王金禄语无破绽,又很“忠诚”,就信以为真,把他俩放了。随后日军离开了村子。“事后全村人都说,多亏了会说日本话的王金禄,才使全村避免了一场血海大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