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井庄中访“八井”
2014年09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西八井摩崖造像
  东八井福德门
  石阶路
  方形井口内径
  新建的石崖庙
   □于夫                         
  过了闫家峪继续向南,开始进山了。随着道路的攀高,山也高大了起来。汽车沿着一条山溪公路前进。路随溪转,溪绕山流。突然,视线被一片浓郁的柏林所遮,东八井庄到了。
  柏林中有一座古老的“庄门”。“庄门”东依石崖,西临山溪,北是一面大影壁,南是村庄。门为单壁全石结构,左右各筑副墙。更确切的说,这是一座石门。门拱开阔,碹石左右对称,拱顶悬石匾一块,上书“福德门”三字。顶端用自然石板为檐,单纯朴真,显示出了山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影壁为方石垒筑,白灰泥心,砖檐,筑石也为左右对称。柏林、石门、影壁、山崖、溪流相映成辉,是一处天人合成的绝好旅游景点。福德门东面副墙上镶嵌石碑一方,文曰:“盖闻天地结聚,本系自然,虽山村难尽。合宜因其地全其天,人事之修补,要不可不讲焉。今吾东八井河流直泻,实少遮拦。有景照海等议,于庄北侧创立文昌阁,兼修影壁,用壮山郭之色,兼蓄河流之势,以为一屯屏障,亦于古大观也。爰将善人姓氏勒诸贞珉,永垂不朽。领袖善人(略)大清光绪十四年孟春阖庄立石。”在石碑右上角另有刻字:“此閣前后皆系官树,谁如拴牲口搬叶枝罚钱若干。”表现出了庄人对于集体财产的保护和原始的环保意识。
  从东八井庄向西南,是西八井庄。在经过一屏悬崖峭壁的时候,我们被一组摩崖石刻震惊了。石刻主体是五尊菩萨像,中间三尊为坐佛,两边各为一尊立佛。其中居中者最大,两边者最小。坐佛手势和下肢各异。居中者右手抚膝,左手掌心向上,似有撩衣状;居右者一腿盘坐,另一腿折立,露着赤脚,呈欲起欲坐状;居左者左手臂已残缺,右臂屈肘点指,似在说佛。三尊佛像的共同点是裙带以上的胸部暴露较大,圆滑丰腴。两边立佛裙装着地,衣袖扩大,拱手静立,是侍者佛。令人遗憾的是,五尊佛像的头部都遭人为破坏,面目全非。一村民告诉我们,佛像是在上世纪“文化大革命”中遭遇厄运的。
  石佛坐落在人工开凿的岩石凹部,形成寺庙建筑样式。上部雕刻云纹、力士、飞天图案。整屏作品刀工浑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沉稳中透着动态感。从衣饰和佛像袒胸开放的形式上看,似有大唐之遗风。但遍寻石屏,没有发现任何记载文字,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永远的谜。也许是为了弥补,村人又在大石崖西部新建了一座“五佛”庙宇,为菩萨重塑金身,壮丽辉煌。
  庄内有八口古井。井筒有方有圆,但井口都是方形的,而且其旁多置石质水槽,用以浣洗衣物和牲口饮水。在关帝庙附近有一口井,四石砌口,井深3米左右,井壁布满了塑料管,通向各家各户。井口东墙壁上镶嵌着一方石碑,碑文记载:“易曰:改邑不改井。井之有利于庄大矣。然始为旧井,而井中之水长干。幸有于氏希学、希厚者,不禁慨虞也。于是,谋之于庄,而人皆乐为焉。今虽有利于庄,而道为崎岖,汲水恒苦之,故筑桥梁一孔,来往无虞。而乡人复願为文欲以输钱者铭于碑焉尔。领袖人(略)宣统岁次辛亥季春月中浣榖旦立。”碑文虽不算规美,但把井的重要性和重修此井的善举经过说得都很明白。庄内有八口井,庄名又叫“八井”,据此而论,“井”与“庄”应该是同时建有的,井在其前,庄名在其后。
  井西北是关帝庙,镶嵌在一户村民的房屋墙壁上,是龛庙。高0.6米,宽0.35米。龛后壁是一石碑,碑文隐约不清,看清的只有“乾隆六年修”“香炉一个”九字。碑文透露出的消息告诉我们,关帝庙存在的岁月至少已有270多年了。在庄南一处大院落里,还有一座龙王庙。龙王庙正殿三间,硬山单脊,黛瓦复顶,方石筑墙,透雕金钱形石窗。门外堆放满了建筑物,村民们正在忙于重修。殿右有一通石碑,碑文是这样写的:“济南府章丘县东锦乡离城六十里许,地名董八井,庄南古有龙王大殿。年深日久,被风雨损坏,墙垣倒塌,神像倾颓。有本庄领袖善人丘福、张口口,还发善心,公议重修。殿宇神像焕然一新,为此碑记。施财姓名开刻于后(略)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吉旦。”碑文说明,在406年以前大殿曾经重修过一次。至于始建于何年,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同时,碑文中的庄名,在“八井”之前又加了一个“董”字,也许是董姓人家最早来此建庄的?但碑文中施财姓氏中并没有董姓。一个“董”字,又给探古者增加了一个“继续探古”的课题。
  当我们走下那高高的楼梯似的山村独有的石阶巷道,踏上归途的时候,不由又回首凝望了几分钟。是的,躲在大山皱褶中的村庄,究竟还隐藏着多少古老的秘密,在等待着我们去探寻?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