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冷落的“兔子王”变身济南传统 文化符号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峰制作的“泉城兔子王”成为芙蓉街上的“泉城特色传统文化符号”。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摄
     全家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是国人对中秋最深刻的记忆。过去,济南还有崇拜兔神的特色传统,每到八月十五,人们会在院里摆上供桌,放上兔子王、月饼和水果进行祭月,祈求全家幸福安康。如今,崇拜兔神的民俗已经逐渐远去,但兔子王以“非遗”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成为泉城济南的传统文化符号。

本报见习记者 张九龙         王小蒙  
“兔子王”:芙蓉街上的泉城特色
  杨峰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小时候就听说过兔子王的传说,对兔子王充满了好奇。但直到大学毕业,杨峰也没有见过真正的兔子王。后来他搜集民间工艺书籍,终于在一本叫《山东民间玩具》的书中,找到些许资料。工作之余,根据书中记载,杨峰想象着兔子王的形象,一遍遍绘制草图,制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兔子王。
  2008年春节,杨峰将自己的兔子王工作室设在了芙蓉街,专营“泉城兔子王”等独具济南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杨峰的兔子王结合了神话传说和历史资料,又融入了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经他改良后的兔子王,身披金盔金甲,外着锦袍,背插护背旗,持玉杵携金钵,端坐于祥云上,威风凛凛。祥云下面则是以趵突泉、黑虎泉等名泉为代表的泉水景观,更接地气。
  3日,在芙蓉街一处古色古香的店铺里,记者见到了杨峰制作的兔子王。大号的兔子王威风凛凛,颇有神仙气派,个头稍小的兔小儿、兔妮儿、兔宝儿则长得“萌哒哒”,显得更加亲切。除了趵突泉的“三股水”,黑虎、金牛等具有泉城本土特色的原色也融入到新派兔子王中。如今,杨峰制作的“泉城兔子王”主打泉城特色的旅游纪念礼品对外推广,在最具济南味儿的芙蓉街上扎下了根。
  “每天大概能卖20个,周末多些,最近快到中秋节了,买的人多了不少。”店内的销售人员介绍,“前来购买兔子王的人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小朋友比较喜欢活泼可爱的兔宝儿,在他们眼里这是心爱的玩具。而中老年人更加偏爱传统风格的兔子王,对他们来说,这是对童年最好的回忆。”

变迁:从祭祀神像到儿童玩具
  兔子王是祭拜兔神的道具。这里面有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在中秋时节,有种怪病蔓延济南,不少人都病倒了。在月宫捣仙药的玉兔闻知后,噙了药饼下凡来到济南,把药饼捣碎,投在七十二名泉中,泉水立刻变得清澈甘洌。药随着泉水流遍了整个济南城,喝了泉水的百姓很快便痊愈了。
  后来,为了纪念神兔,家家户户都把点心做成药饼的样子供养一个泥塑的兔子神,月久年深,兔子神叫成“兔子王”了。济南方言里,药和月同音,久而久之,药饼就成了月饼。
  兔子王是兔面人身造型的泥塑,白面红唇,还有长长的耳朵。济南的兔子王不光形态可爱,在脑袋和身体连接的地方还有一根弹簧,可以做出摇头晃脑的动作,十分惹人喜爱。
  在过去,兔子王不只是祭祀用的道具,更是小孩钟爱的玩具。家里女性祭祀时,小孩子经常在旁边模仿,眼巴巴盼着祭祀礼毕后,可以把胖嘟嘟的兔子王拿在手里尽情地玩耍。一提里面的拉线,兔子就会作揖捣药。
  不少老济南人对儿时的玩伴兔子王仍记忆深刻。八十多岁的陈姓老人告诉记者,在他小时候,不仅有挑担子售卖面向孩童、价格低廉的小兔子王,还有商店橱窗里做工考究的大兔子王,离他家最近的就是在老城西门附近。快到中秋时,街头夜晚灯光辉煌,人流如织。商店门口八仙桌上临时搭起木架子,兔子王由下往上由小渐大,一排一排呈塔状,最高处有一高二三尺的大兔子王。造型各不相同,有的身着铠甲背插双旗,有的驾乘麒麟飘飘欲仙。
“周氏兔子王”: 在坚守中传承
  对兔子王,周秉生更有感情,他们家已经和兔子王打了一百多年的交道。据他所知,兔子王最早出现在清朝,清末民初最为兴盛。最火的时候,济南制作兔子王的,光叫得上名的就有米家、解家、张家、周家等,样式有30多种。
  他介绍:“在普利门到舜井街的一条主要街道上,每个卖水果的摊子上都能见到兔子王,人们大都会买几个,再提上西瓜、月饼回去供奉。”后来“文革”破四旧,各家祖传的兔子王模具悉数被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老艺人才重新拾起来这门传统手艺。当时,兔子王还曾进京参展,获得如潮好评,后被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收藏。
  “周氏兔子王”是济南兔子王知名老店铺的“独苗”,周秉生坚守着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周氏兔子王”一直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原料用黄河胶泥,经过16道工序做成,每个步骤都很繁琐。脸谱、纱巾、坐虎、盘根、龙头、盔甲,每个细节都保持着传统风貌。“一百年前的兔子王,就是这个样子。”周秉生自豪地说。
  2010年10月,“周氏兔子王”被列入济南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周秉生成了这门非遗艺术的传承人。在趵突泉公园里的泺园民俗街上,在曲水亭街的民俗展上,在文化博览会上,总能见到周秉生和兔子王的身影。对他来说,兔子王不仅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手艺,而且也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兔子王成为第三届 非遗博览会吉祥物
  据了解,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在济南举办,吉祥物日前选定,是一个很萌的“兔娃”,它的原型就是济南的兔子王。“兔子王是济南中秋节玩具,且有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用它来做吉祥物最好不过了。”这是在评选时,组委会专家给出的意见。借着这一契机,济南兔子王的形象将走向全国。从祭祀神像到儿童玩具,从民俗工艺品到“非遗会”吉祥物,兔子王的功能发生了多次转变,中秋民俗的光环已经逐渐褪去,而不变的是其中蕴含的济南特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