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强 则中国强
2014年09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韩杰                  
  
  截止到今年7月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迎来11连降,上一次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是在2013年8月。同时,自主品牌轿车17.65%的市场占有率,也创下自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2014年,自主品牌共卖了多少辆车?在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计销量288.59万辆,其中轿车共销售136.82万辆。而上半年,大众在中国市场销量超过180万辆,中国近20家车企,百余款自主品牌车型加在一起,抵不过一家合资品牌。
  按着这样的趋势发展,将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上,还有没有自主品牌的生存之地?
  1933年,美国颁布了《购买美国产品法》,在这份法规中,保护和引导消费者去购买本国产品。在日本与韩国的街道上,也多以本国汽车品牌为主,消费者在选购时首选本土汽车品牌。这份源自对本土汽车品牌的信任与支持,让美系、日系、韩系品牌在全球的发展都有很大裨益。那么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我们是否需要去着重呵护它? 
  近几年来,许多从业人员都在呼吁,让政府来关注自主品牌,让消费者支持自主品牌发展。但在我看来,关注与支持并不能以政府出台利好政策与强迫消费者购买为前提。市场不相信眼泪。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选购一辆汽车最看重的莫过于产品品质:动力好不好、操控好不好、性价比高不高、节油怎么样、安全达到什么标准、外观漂不漂亮、乘坐舒适不舒适等等。自主品牌把产品做好了、把服务做好了、把品牌做好了,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市场引导远比政策引导来得更好,也能走得更长远。
  当然,在今年的市场表现中,个别自主品牌也有可圈可点之处。回归一个品牌的吉利汽车,采用了全新的LOGO标示,以市场表现最好的帝豪品牌领头战略布局,特别是新上市的新帝豪,搭载的1.3T动力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开发而来;江淮汽车从双品牌战略实施及二代乘用车品牌启用后,让市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改观,其中瑞风S5、和悦A30、瑞风S3的上市,让许多消费者对江淮产品的认知有了很大转变;注重打造国际品牌的长安汽车,近年来在研发上颇下功夫,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诺丁汉和美国底特律的研发中心共同形成了长安全球研发布局,在国内还有重庆、上海、北京以及黑龙江和江西的研发中心,构筑的全球研发体系向市场提供可信赖的产品。而像观致汽车这样的新秀汽车品牌,在起步之时就以世界级品质来要求自己,尽管目前欠缺品牌力,但未来发展不容忽视。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狄更斯的这句名言适用于自主品牌目前的现状。在经历中国前期汽车市场的温室沃土后,残酷的现实成为各汽车品牌发展的考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淘汰与被淘汰,兼并与被兼并。我们相信,留下的都将是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
  事物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百年汽车品牌并非一蹴而就。我们再给自主品牌一些时间,再多一份包容,它终有一日也能站在世界之巅,这才是我们的荣誉与骄傲。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