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月饼不中秋
2014年09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唐娜          

  在时代发展潮流里,无论节日味道如何被稀释,中秋的月饼,就像春节的饺子,始终让人念念不忘。
  儿时因月饼而知中秋,对于孩子们来说,吃月饼的喜悦总大于亲人团聚的感怀。在逐渐增加的年岁里,人们都会去追忆曾经的味道,或多或少。尽管月饼的节日标签作用淡化很多,不少儿时欣喜雀跃的理由也逐渐弱化,但是,月饼仍为中秋节追忆往昔的最佳媒介。正所谓,无月饼,不中秋。
  作为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月饼为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根据百度百科的描述,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关于月饼的记载,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上期,我们为您还原了离您最近,您却不知的传统中秋模样,期待能给您的中秋假期带来些许灵感。而本期,趁着中秋月圆,我们依旧为您准备了一份中秋盛宴——一枚月饼的成长蜕变史。当然,这要从解放后说起。
  解放初期到上世纪70年代,月饼就是“奢侈品”的代名词。奢侈到什么程度?10元一个!什么概念?一个青年工人月工资可能才20元,那一个月饼相当于半个月工资,按现在的收入计,相当于1000元一个月饼。
  将单个月饼用简单的黄油纸包裹,把四个月饼卷成筒状,用一张大的红色光纸包上,上面是金粉画的嫦娥奔月图,再用经绳一勒,这一打月饼曾经是最拿得出手的送礼的月饼包装。
  再后来,高糖高油的广式月饼成为市场主流。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左右,月饼还曾被穿上华丽外衣,一度被包装成送礼行贿的工具。天价月饼一词也应运而生。如今,人们在吃完月饼后,抱怨糖多油多,管不住嘴的同时,轻糖轻油月饼大受追捧,并成为未来月饼的发展趋势。
  也许,对于很多人来说,月饼是不是真的那么好吃,并不重要。因为轻咬一口,总能唤起曾经的记忆。与此同时,中秋作为家人团聚的属性,也大大超越吃月饼的喜悦,并一骑绝尘。中秋,逐渐回归本真。从无中秋不月饼到无月饼不中秋,实际是,人们对团圆无比的渴望。
  来,吃口月饼,望着天上那轮圆月,忆一段往事。不管你是漂泊在外,还是与家人团圆。中秋,一个美好的节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