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幸福
2014年09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武

  我想起他一直挂在小店中的结婚照,也许就像正午的阳光一样,一直温暖着他的生活……
  小区东门附近菜市场的入口有间专门做画框的小店,前几天看看天气暖和,阳光明媚,就拿了一幅裱好的书法去找师傅装个框子。
  那小店只有八九平方米大小,是铝合金之类材料搭的临时建筑,店内搁了一张两平方米见方的桌子,其他地方就堆满了木板、木条、玻璃、电钻、电锯、水桶等材料和工具,连站脚的地方几乎都没有。
  做框的师傅个子不高,脸色黝黑,估摸着有40多岁。给书法条幅装个框子,看起来简单,做起来还挺麻烦。师傅要先按条幅的尺寸裁出一块背板,由于我这条幅较长,他还得打个木框子,中间用辐条固定,然后把条幅粘到背板上去。
  粘条幅之前,他先把条幅展开,用喷壶将整个条幅喷湿,再在背板四边刷上胶水,然后将裱好的书法牢牢粘在背板上。不过,粘完后,要等条幅慢慢干透,这样整个作品才能平展如新。
  等着条幅阴干的时候,我跟师傅就慢慢闲聊起来。原来这师傅在这小亭子里已经干了六七年了,打从这个菜市场建设开始,他就在这里干活。冬天,小店里没有暖气,只有一个小电暖风机,天寒地冻时阴冷得让人跺脚;夏天,也没有空调,阳光暴晒着铁皮屋顶,小店里热得就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几年下来,这师傅比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呆的时间还长。
  不过,师傅说,还是夏天好一点。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他说夏天书画纸干得快,一天可以多装好几幅,不像冬天,一幅书画少说要花一两个小时阴干。
  然后我继续跟他聊天,得知他到北京已经将近20年了。那时,他是中铁的建筑工人,参加过北京西站配楼等好多大厦的建设。他说:“那时,五棵松往西都是农村,一片田野,北京还只有三环。你们住的这片小区刚盖时才四千多块钱一平方米,好多拆迁户拿到钱后都舍不得买房子,觉得租房子不错,可以把钱存在银行里。结果到现在,他们都后悔死了。银行里那点钱都不叫钱,再想买房都买不起了。”
  我问他是不是买了房,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哪有那眼光啊。说来当时我们在中铁还算不错,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60多块钱,后来几百,到九几年也一两千了。可后来一改制,给我们发了一两万就遣散了,要不然我就成正式职工了。”
  幸运的是,这师傅没有回老家农村,好死赖活地在北京呆了下来,自己弄了个画框店干起来。他告诉我,他是中铁那些遣散的人中混得差的,那个菜市场的大老板就是他原来的同事,现在都开宝马住高楼了。这师傅的小店亏得有这个老同事照顾,这么多年连营业执照都没办,就在这里一直开着,从来没有工商税务什么的人来找他麻烦。
  说到这里,他略略露出得意之色。我又环视了一下他这间小店,发现四周挂着几个画框,其中一个是一对夫妻的结婚照。我以为是有人做好了画框还没有取走,他笑笑说那是他的结婚照,我细细一看,还真是这师傅。不过照片上的他穿着西装,携着穿婚纱的新娘,一脸幸福,与眼前这个面色沧桑、衣着邋遢的人判若两人,难怪我没认出他来。
  他说这是有一次碰上婚纱店搞活动,一块钱6幅拍的,每幅也就七八寸大小。“再大就要加钱了,我们就拍了这么6幅。”他憨憨地说。
  眼看过了一个多小时,我那幅书法还没阴干。我一看,时间已近正午,便问师傅能否搁到阳光下晾晾。他说没问题,就把条幅搬出来,晾晒在温暖的阳光下了。
  那时,我想起他一直挂在小店中的结婚照,也许就像正午的阳光一样,一直温暖着他的生活,晒得他心里暖洋洋的,让他能在这简陋的小店中坚守那么多冷暖不均的日子。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