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教育从餐桌上开始
2014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记者 李娜 发自烟台              
  中秋节一到,姥姥就忙活起来了,她坚持要生火用地锅炖鲤鱼给孩子们吃。她教育子孙的道理很多都是从小处开始的,比如餐桌。
  一大家人吃饭聊天,表妹月月不喜欢吃香菜,悄悄把鱼汤里的香菜佐料挑了出来。姥姥看了一会儿说话了,“月月呀,人啊酸甜苦辣都要吃,不能因为不想吃就不吃,就跟人这一辈子一样,有顺的时候也有逆的时候,都得过,不能因为苦因为难,就不往前走了。”我瞬间觉得老太太就是本书啊,充满智慧,人生道理可以通过吃饭的小事情说得通俗易懂。
  姥姥出生的那年抗日战争打响,她18岁开始工作。妈妈作为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1959年,赶上三年大饥荒。上世纪60年代的动荡,姥姥很不舍地烧毁了自己多份证件,从此姥爷一个人在课堂,姥姥彻底回归家庭,六个舅舅陆续来到这个大家庭。孩子嗷嗷待哺,姥姥的教育就从餐桌上开始了,吃的东西先送给老人吃,然后是最小的孩子,剩下的分着吃,这是姥姥的尊老爱幼之道;在那个贫穷年代,需要将榆钱树皮磨成粉做饭吃,她还是会把吃的分给更困难的邻居,这是姥姥的乐善好施之道;日子越过越好,早已不再为吃喝犯愁,姥姥家的营养品堆积了很多,她还是喜欢吃粗茶淡饭,见不得浪费,这是姥姥的节俭之道。
  如今,七个孩子个个出息,在村子里姥姥也颇有威望。她老人家的智慧不只在餐桌上,而是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